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秘密反腐監察不如民主公開監督

http://www.CRNTT.com   2010-01-25 09:26:56  


公開,而不是秘密,才是社會監督的正確方向。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訊/據報道,重慶市政協委員提案建議,由紀委秘密聘用“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士”擔任黨風廉政監督員,組成一支“便衣紀檢”隊伍,直接向主要領導負責,對黨政幹部實行“隱性監督”。漢網-長江日報今天登載文章“秘密反腐監察不如民主公開監督”表示,“公開,而不是秘密,才是社會監督的正確方向”,“在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完全有能力建立起讓民眾充分參與的反腐平台,譬如建立公開的舉報網站,將群眾的舉報、被舉報人的答辯和紀委的調查結論開放公示,形成官民互動的良性循環”。文章內容如下: 
  
  每到中央、地方召開“兩會”的時候,新聞媒體就會為我們提供一批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提案,顯示一下民意代表們參政、議政的作為。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提案中總充斥著一些空洞無物、言不及義和粗制濫造之作,讓人疑心部分代表、委員是否具備替民發聲的能力。試舉一例。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重慶市政協委員和穎提案建議,由紀委秘密聘用“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士”擔任黨風廉政監督員,組成一支“便衣紀檢”隊伍,直接向主要領導負責,對黨政幹部實行“隱性監督”。

  和委員反腐的用心無疑是好的,但這樣一個秘密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是否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則是另一回事。俗話說得好:好心未必能辦成好事。

  首先,我們就會碰上一個難題:紀委有沒有能力找到足夠數量的“正直人士”。我並不是說社會缺少正直人士,而是因為招聘是秘密進行的,不能搞群眾和基層組織推薦,公評公議,這就導致選人只能在紀委熟悉的圈圈內進行。鑒於紀委社會接觸面的有限性、某些正直人士痴迷專業以及正直到不願秘密告狀的可能性,這支便衣隊伍的數量能不能達到足以普遍產生威懾力的程度,是個問題。至於與紀委熟稔的正直人士是不是不拿到聘書就不願舉報,我暫不作評論,只想指出在此有一個假定,就是紀委掌握有一套“正直”的評判標準而且毫無私心雜念地遵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