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喪家狗與男一號的孔子形象變遷

http://www.CRNTT.com   2010-02-01 10:30:48  


孔子之後的每一個時代,他都成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
  中評社北京2月1日訊/《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評論員張豐乾的文章“喪家狗與男一號的孔子形象變遷”,作者認為,“孔子之後的每一個時代,他都成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無論褒貶,都說明孔子的思想內容具有恒久性。而了解他的思想和生平,也不是浮光掠影,一蹴而就的過程。所以,對孔子的盲目崇拜固然不足取;但是,不去從‘思想偉人’或‘哲學聖賢’的角度理解孔子,那麼他的意義充其量不過是‘心靈雞湯’的提供者,或者是飽經滄桑的‘男一號’而已。”文章內容如下:

  孔子越來越“牛”了,連電影界也按捺不住。“無需穿越宇宙就能找到愛”——這是新片《孔子》的一句宣傳語,面對諸多質疑,該片導演表示,電影承載不了太多思想——是電影太無能,還是思想太高深?千姿百態的“孔子”,究竟哪一個更可信,哪一個更可愛,哪一個更可敬,抑或,哪一個更可笑……

  在世界的精神領袖中,孔子身後的遭遇也許是最有戲劇性的。先秦時期,在《莊子》等道家著作中,“孔子”常常是被諄諄教導的對象,而墨家和法家則對孔子有嚴厲的批評。漢代以後的歷史中,從被頂禮膜拜的至聖先師到被百般淩辱的歷史罪人,差距之大令人瞠目。不僅中國人如此,西方的傳教士為了傳播基督教,把孔子說成是沒有宗教立場的哲學家;而西方的哲學家則又認為孔子只有一些倫理教條而缺乏哲學理論。在利益主導的市場意識下,電視、電影、網絡等“多媒體”中的孔子成為迎合觀眾口味的“男一號”,也是不可避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