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白宮書記”案見證了故鄉的淪陷

http://www.CRNTT.com   2010-02-13 09:53:30  


 
  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所犯罪行的清算,沒有所謂抓大放小、存主流去末節的說法。相反,查清事實真相是判定一個人罪與非罪的基礎。關於李國福舉報張治安所涉及的問題,既有先前媒體所報道的強征耕地、亂建大樓的具體表述,也有此次法院所稱的“舉報其違法違紀”的籠統表述。但是,因為李國福的舉報,“阜陽白宮”於2007年1月被《農村農業農民》雜誌曝光,2007年9月又被中央電視台曝光,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法庭對於張治安的審判,有必要說清楚“阜陽白宮”建設的來龍去脈,認定其間有無涉及違法犯罪的問題,以及張治安個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根據央視《新聞調查》的報道,“阜陽白宮”被發改委批准的建設資金為825萬元,但最後總耗資卻高達1475萬元,將近600萬元的資金缺口,由一個叫做商貿城的項目來填補,而占地800多畝的商貿城,就是當地政府自己徵地、自己經營、自己盈利的“小金庫”。這些項目是否合法,這些做法是否合法,一審法院不僅沒有觸及這些問題,反倒是很徹底地將有關“白宮”的一切給忘掉了。儘管張治安受賄359萬元的事實也已經足夠使他受到懲處,但這顯然不是法治的邏輯。審判不是要去懲治誰,或者給誰一個交代,一切判斷都必須建立在查清真相的基礎之上。 

  對於舉報者李國福而言,回避“阜陽白宮”這個話題意味著一種終極的尷尬和不明不白。他屢屢上訪為之奔走的,甚至可以說為之付出生命代價的,到底是不是一個真實的問題,從一審判決的結果來看,並無答案。那麼,在李國福與張治安之間所存在的,果然就是此前所風傳的“家族恩怨”嗎?就算跳出“白宮書記”案本身,徹查“白宮”原委同樣是對民眾反應強烈的豪華辦公樓問題的一個交代。豪華辦公樓曾被密集曝光,但是鮮有官員因此受到追究。投資被傳高達億元的鄭州市惠濟區辦公樓問題曝光後,原區委書記馮劉成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但其理由是貪污受賄,與辦公樓問題無關。 

  “白宮書記”案的審理曾被輿論寄予厚望,因為司法應當給豪華奢靡之風一記棒喝,否則再多的反對呼聲也會因無人真正擔責而化解於無形。被遺忘的,或許不止於“白宮”。一審法庭公布的案情表明,張治安對李書福的瘋狂報復迫害開始於一封落到他手上的舉報信。那麼,這封舉報信如何落到了被舉報人張治安手中?通風報信者是誰,他又該為舉報人之死擔負怎樣的責任?這同樣是事關民眾對職能機關信任度的重大問題,庭審又豈能說忘記就忘記了呢。(《瀟湘晨報》報評論員周東飛) 


新聞鏈接二:

一起打擊報復案背後的問號 

  新華社;1月6日 

  一個地級市的區委書記,動用檢察、紀委、公安等機關幹部,羅織罪名,陷害報復舉報人,導致舉報人在獄中非正常死亡。

  此人叫張治安,原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區委書記。這起備受公眾關注的案件現已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即將開庭審理。

  張治安為何能一手遮天,把司法等部門作為逞一己之私的工具?司法部門為何迎合“一把手”旨意、執法犯法?張案已進入司法程序,而舉報人反映的張治安經濟問題為何至今沒有調查結論?案件的背後,每一個問號都令人深思。

  區委書記“舉報”舉報人 

  李國福在張治安手下工作多年,後二人關係惡化。李國福掌握著張治安違法亂紀的第一手材料,並多次進京舉報張治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