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裸官”們會報告自己是“裸官”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09:03:37  


 
  當然,法治化的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雖然還沒建立,體制內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卻早就有了。只不過,這種下級官員向上級官員申報的內部監督機制似乎形同虛設。二十年來,我們從未聽說監察部門借助於這一內部申報制度,發現有官員財產來源不明的個案。3年前,國家預防腐敗局成立,該局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我們一直在抓緊研究財產申報制度,在適當時候將建立財產申報制度。”那麼,三年過去了,這項工作現在進展如何呢?難度是什麼?

  其實,類似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其實無須“研究”,這本是諸多法治國家已經證實了的、行之有效的預防腐敗之策。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拿來可用,用之有效。當然,有些細節問題,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修正。但民意呼喚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已然三十餘年,還未“研究成熟”實難自圓其說。對這一制度的出台構成阻力的唯一因素,恐怕還在官場的既得利益者。

  其實不僅僅是監管“裸官”,所有的反腐舉措,都只有在尊重民意、吸納民意,並向民眾開放監督權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具體落實。體制內的監督無法逃脫其內在的局限性,所謂“上級監督太遠,下級監督太險,同級監督太軟”,就是真實的寫照。還沿用上級官員監管下級“裸官”的辦法,公眾怎麼知道你那不是“裸官”在監管“裸官”。當監管者就是“裸官”的隱身衣,遏制“裸官”也就沒了任何希望。

  剝掉“裸官”隱身衣的唯一辦法,就是盡早借助法治化的官員財產申報公開,讓民眾來校驗和監督。

  國家預防腐敗局的每一次舉措的發布,都會引起民眾的熱議,因為民眾對反腐敗有著極高的期盼,但願這次對“裸官”的監管不會使民眾失望。(作者:王琳)


新聞鏈接: 楊濤:有一種裸官其實不必盯

   2010年02月24日07:11 新聞晨報
 
  22日,監察部網站發布《國家預防腐敗局2010年工作要點》。《要點》提出,2010年要繼續嚴格控制和適度壓縮因公出國人次數和經費,完善因公出國管理制度,嚴肅查處公款出國旅遊案件。此外還要研究加強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公職人員管理相關規定的具體落實。

  有媒體將上述“要點”解讀為紀檢監察部門將進一步盯緊“裸官”,一下就吸引了公眾眼球。所謂“裸官”,便是那些以種種名目將配偶子女及非法所得轉到國(境)外,自己孤身一人在國內做官,一有風吹草動就逃往國(境)外的官員。近年來,“裸官”現象日趨嚴重,湧現出諸如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龐家鈺、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局長周金夥、原浙江省建設廳副廳長楊秀珠、溫州鹿城區原區委書記楊湘洪等一大批“典型”。有數據統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約有4000名腐敗官員逃往國(境)外,帶走了500多億美元的資金——折算成人民幣,差不多人均1億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