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以色列 會炸伊朗核武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3-01 11:38:46  


強硬的内賈德,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危機值得關注。
  中評社台北3月1日訊/《中國時報》今天登出名評論員陸以正的文章“以色列會炸伊朗核武?”作者表示:“近來國際媒體傳說紛紜,焦點集中在一個問號上:以色列會先發制人,派機轟炸伊朗提煉濃縮鈾的工廠,使‘最高領袖’卡梅尼教長(AyatollahAliKhamenei)和阿赫馬.迪內賈總統(PresidentMahmoudAhmadinejad)兩人,顏面盡失嗎?“

  引起猜測的是德國《鏡報》在元月廿六日報導,伊朗核子爐即可造出足夠第一顆核彈所需的“黃磚(yellorcake,亦稱urania,內含八○%濃縮鈾)”。《鏡報》聞名世界,從不造謠生事。與此同時,國際原子能總署也散發一份報告,指出並未簽署“限制核武擴散公約(NPT)”的伊朗,從未遵守公約規定,向該署提出產製鈾量的報表。

  根據調查,世界各核武國擁有的核子彈頭總數,已達二三三三五顆。多一顆或少一顆,關係似乎不大,不應該“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但這顆核彈如果落在瘋子手裡,闖出滔天大禍,可能影響全球生民。誰來一肩挑起解決的責任呢?

  美國嗎?奧巴馬總統被華爾街金融風暴打得暈頭轉向;在國內企圖推行健康保險,又被共和黨攪得七葷八素。他既能聽任英國接手,試行解決阿富汗僵局,當然不願再和伊朗惹起新爭議,更不想此時此刻在中東挑起新麻煩。如此說來,僅剩下有意願、也有能力對伊朗迅雷不及掩耳般下手除害的以色列了。

  以色列以彈丸之地(二二○七二平方公里,約台灣一半強),總人口七百萬中佔四分之三的猶太裔,早已做到“全民皆兵”。為數約四百多萬,裝備優良,訓練有素的海陸空三軍,打遍中東各伊斯蘭教國家,從未遇到敵手。如問以色列有無核彈,以國官方總笑而不答。三十年前我在駐外時期,最常聽到的笑話就是:以色列雖然不承認擁有核彈,“但懷孕已經十五個月了”。

  二月廿五日星期四,《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艾普邦姆(AnneApplebaum)在她網路上“寫字板(Slate)”每日報導裡,率先透露消息說:阿赫馬.迪內賈總統忽然飛到敘利亞,與以色列另一位死對頭阿薩德總統(Dr.Ashadal-Assad)密商。

  影響所及,華府保守派大本營的“美國企業研究所”上周特別發表評論,題目就叫‘以色列會去炸掉伊朗的核彈嗎?(WillIsraelBlasttheIranianBomb?)’引起滿城風雨。假如美國真鼓勵以色列這樣做,目前似乎是最適當的時機。

  許多人都忘記了,去年六月中旬,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與其它大城市裡,曾發生所謂“綠色革命(GreenRevolution)”。動亂起自阿赫馬.迪內賈競選連任,所得票數不可能高達六六%。支持反對派候選人莫薩維(MirHosseinMousavi)的群眾不服,原本贊同伊朗革命者自動自發,紛紛上街抗議。卡梅尼教長當然偏袒他。警察對遊行示威者毫不手軟,鎮壓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示威持續了三個多月,終因人民手無寸鐵,難以為繼。政府說示威者共死亡三十六人,反對派則認為超過一倍也不止。綠色革命雖然失敗,但那時穿著綠色服裝,在德黑蘭街頭造成“一片綠海(GreenSea)”的人民不會忘記。遊行示威並且擴散到全球四十餘國,僅美國就有廿八個城市有反對德黑蘭鎮壓方式的伊朗留學生上街。全球共有廿幾國的伊朗留學生組織示威行動,響應國內冒險犯難的年青人。

  當時《紐約時報》曾在“社論對版”刊出一篇來自德黑蘭的伊朗學生投書,題作“一個不同的伊朗革命(ADifferentIranianRevolution)”。該報特意隱匿投書者姓名,以免被伊朗特務察覺。紐約時報聲譽卓著,從不製造新聞,此文震撼力不可忽視。

  從那時起,對伊朗老百姓而言,阿赫馬.迪內賈的政府已失掉號召群眾與領導國家的合法性。情急之下,德黑蘭一面向敘利亞求援,一面也試圖透過聯合國安理會緩頰。美聯社上周報導說,伊朗常駐IAEA大使蘇爾坦尼(AliAsgharSoltanieh)曾照會該總署,表示他的政府願在安理會五強另加德國的監督下,交出已提煉出的濃縮鈾,換取IAEA監製的民用原子爐專用的燃料棒,但還有許多附帶要求。國務院發言人克勞雷(P.J.Crowley)立即宣布美國不能接受。

  真正能嚇阻以色列政府動武的,只有中國。以色列主管戰略事務的部長MosheYaalon昨天剛與戴秉國會談後,離開北京。如果他希望中國至少不反對以色列空軍轟炸伊朗核武設施,我看大陸恐難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