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台灣公務員飯碗 不如想像好捧

http://www.CRNTT.com   2010-03-07 10:40:24  


很多大學生希望成爲公務員,但是並不一定都想當“一流公務員”。
  中評社台北3月7日訊/“大環境不景氣,裁員減薪消息頻傳,公家飯碗成為很多人嚮往的工作。為推廣‘國家’考試,‘考選部’官員全台走透透到大專院校演講,這2、3年,不僅學校邀約不斷,每年畢業季的就業博覽會,公職考試攤位也成為受到矚目的焦點。”《Career職場情報誌》三月號發表由陳鈺婷撰寫的文章“公務員飯碗,不如想像好捧!”文章內容如下: 

     報考公職人數 首度突破50萬人

  考選部政務次長董保城表示,國考報名人數屢創新高,去年總報名人數(包括公務人員考試、專技考試)超過70萬人。其中,各類公職人員考試的報名人數首次突破50萬大關,比前一年足足多出10萬人之多,成長幅度約有2成。

  從“國家”考試的報名人數消長,可看出就業市場的變化。董保城指出,3、4年前,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維持在每年30~40萬人,去年公職考試人數明顯飆升,但專技考試報名人數卻微幅下滑。他分析原因在於,通過專技考試只是取得資格,當環境不景氣,經濟活動趨緩,專技考試吸引力就會下滑;考生的報考意願與證照的“市場價值”有直接關係,畢竟並非所有通過專技考試資格者,都有“簽證”的權力。相較之下,公職考試只要上榜就等同找到飯碗,在一職難求的時代,當然格外受歡迎。

  人心思安,造成公務員考試人數暴增。“前年底的經濟風暴,讓很多人突然醒了。人們對公務員工作的穩定性,格外有感觸。”董保城預測,未來景氣回春,公務員報考人數雖不會像去年那樣“爆炸性成長”,但也不至向下修正,應該仍會緩步成長。

     想當公務員 先做好自我評估

  光是去年一年,“國考”報名費用收入就高達7億元。董保城認為,從考選部立場,報名人數多,並不是絕對的好現象,重點是“人要對”,“人對了,事情才做得好。”

  考選部官員走訪各大專院校時,發現很多準社會新鮮人擔心“畢業即失業”,放著學校課業不管,甚至乾脆休學,跑到外面補習班上課,準備公職考試。董保城認為這很可惜,很多年輕考生並未認真思考,公職是否為他們的最愛?他呼籲大家先沉靜下來,從認識公務員工作開始,“想考公務員的年輕人,應該問問自己當公務員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抑或只是隨波逐流?”

          愛好名利或個性孤僻 不適合當公務員 

  “我可以理解大家報考公務員的心情,求穩定生活無可厚非,但許多人追求穩定的原因,其實在於自信心不足,”董保城說。

  究竟什麼樣的人格特質,適合當公務員?董保城說,文官的核心價值,包括廉政、忠誠、專業、效能、關懷。若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希望追求名利,或個性比較孤僻,不在乎關懷與服務價值,即使考上公務員也不會快樂,充其量只是“追求穩定”,這對“國家”或個人,都是損失。

  考生們也必須認清,公務員是不可能賺大錢的,而且職業生涯的薪資變動很低。董保城表示,評估是否要當公務員,不能單以薪資福利做為依據,否則會發現公務員的工作投入與所得,其實是不成正比的。尤其近年政府推動人力精簡,公務員工作並不比外面企業輕鬆,他以考選部為例,一年52週,有一半週末假日都在辦考試,再加上考前報名,以及考後閱卷、放榜等作業,加班對很多公務員來說,早已是稀鬆平常的事。

          推動退場機制 公務員飯碗不好捧

  “千萬不要誤以為,公務員飯碗很好捧!”董保城說,近年“考試院”積極推動新的公務員考績制度,公務員職場不再是一攤死水,更不能再抱著“太平盛世”心態過日子,“一個沒有退場機制的職場,是不會有進步的。”他強調民眾期待的是提供一流服務的一流政府,所以必須有當“一流公務員”的心理準備。

  能從競爭激烈的“國考”中脫穎而出的人,專業素質都在水準以上,但是否能成為一個好公務員,往往取決於“人格特質”。他舉例說,考上外交特考的人,若個性內向、不喜社交,那就等同於“不適任”。“考試院”將針對考試方法進行檢討,避免“一試定終生”;也希望在考試選才的前提下,兼顧考生人格特質的篩選,“合格的人要能合用,才是好的考試制度,”董保城說。

  公職考試錄取率很低,連續考3、5年才上榜者不在少數。董保城以德國與日本為例,這些“國家”對部分“國考”項目,設下考試次數的限制;雖然台灣尚無此種規定,但考生還是應該替自己設“停損點”,若連考幾次都沒有上榜,不必非把公職當做第一志願不可,人生選擇應該更多元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