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青年創新競爭力:你是 J型人才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3-07 10:59:46  


兩岸年輕人同台競技將會成爲常態
  中評社台北3月7日訊/“ECFA、開放大陸學歷認證、放寬兩岸技術與人才交流,許多人擔心兩岸職場愈來愈“平”,當工作機會楚河漢界不再,職場又熱又平又擠下,一場‘搶飯碗大賽’似乎就要展開。但,問題真的可以這麼簡化嗎? 事實上,ECFA簽訂後,台灣30世代和大陸八○後與其擔心搶飯碗的問題,不如自問,站在跨國工作競技場上,自己是不是企業要的J 型人才。”《30雜誌》新一期刊登張育寧撰寫的文章“兩岸青年創新競爭力大調查:你是 J型人才嗎?”對此問題進行分析。文章內容如下: 

  J 的形狀就像一隻釘子,釘面是向外延伸的廣度,指能夠跨領域學習的彈性;釘腳則是向下扎根的深度,指挖掘問題、提出可執行性解決方案的能力,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穩固釘在牆上。《30》雜誌邀請兩岸CEO為30 世代出考題,總結出J 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創新六力:包括聯想力、質疑力、共好力、社群力、逆境力與探險力。針對這六力,我們更繼續邀請台灣104 人力銀行和大陸智聯招聘人力網,以“兩岸青年創新競爭力大調查”為題,針對兩岸20至39歲青年與企業人資進行意見調查。

  在職場又熱又平又擠下,你準備好面對後ECFA時代了嗎?企業主怎麼看待台灣人才的創新競爭力呢?要成為J 型人才,30世代的創新競爭力優勢在哪裡?又要如何補強自己的劣勢?

  盤點創新六力

  迎向“平”的兩岸新世紀,台灣30世代的創新競爭力是否足以面對ECFA帶來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3.1%的台灣30世代認為自己是企業想要的創新人才,同時有近4成的人不確定自己是否具有創新競爭力(詳見圖1),顯然自信心不足。不過,再來看看人資的意見。相對於台灣30世代的自我懷疑,兩岸企業人資不約而同給予台灣人才高度肯定。台灣人資中更有超過7成肯定台灣人才的表現,顯示目前台灣人才仍占據創新優勢。但,若把時間點放在未來決勝點,超過6成的大陸人資和近3成5的台灣人資都認為,大陸人才潛力更被看好。

  IBM 台灣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張玲娟說,“台灣30世代並不是沒有能力,問題在於,你有沒有勇氣現在開始向更大的舞台挑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