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企撤退 樓市“去泡沫化”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10-03-25 08:29:33  


 
  例如,國土部要求今年政策性住房用地要占住房建設用地70%,且要落實到擬供地塊上。而2009年北京計劃政策性用地占比僅46%(實際執行數至今未公布)。再如,可查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全國保障房建設投資僅完成去年年初計劃的23.6%。如果70%政策性住房用地政策真正落實,其衝擊力可以想象。此外,物業稅會否出台、招拍掛制度改革等都是未來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來自政策的不確定因素。

  從資金上看,涉及房地產的消費和開發貸款、房企資本市場融資、地方融資等都已被監管部門“點名”,要求高度重視這些資金背後所蘊藏的風險。國內約四成甚至更多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已上調。去年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是建立在2.5萬億元個人住房信貸、6000億元房地產開發信貸以及從難以查清的其他渠道進入樓市的信貸資金基礎之上的,今年失去天量信貸資金的支撐,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也將難以為繼。

  此外,今年加息的風險也將增加房地產開發成本。目前利率水平處於歷史相對低位,有較大的上調空間,房地產作為高負債率行業,利率風險不容忽視。

  從泡沫風險來看,房地產面臨的形勢尤其不容樂觀。去年很多城市城區房價漲幅超過50%,不僅在中國,這一景象在世界歷史上都很難看到。從陸續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報中,不少房地產公司都認識到目前價位已偏離購買力太多,投資因素已遠超實際購買因素。

  有研究機構根據房屋租售比、投資性購房占比、房價收入比、房價與GDP漲幅比四指標來衡量目前京滬深樓市泡沫化程度,結果顯示,三城市租售比達到國際水平的4-7倍,投資性購房占比全部過半,房價收入比全部超過15年,房價漲幅均超過GDP漲幅5倍。泡沫化已走到危險邊緣。

  文章稱,從以上因素來看,央企撤出房地產市場有利於國有資產安全和市場的穩定,但其以禁令的方式實現,也反映出樓市泡沫的嚴重程度和市場主體的盲目與瘋狂。儘管目前只有一家央企明確提出退出時間,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央企意識到監管層出重拳的良苦用心,主動離場將成為理智的選擇。

  目前討論部分央企退出房地產能否遏制新“地王”已無太大意義,畢竟政策出台針對的是房地產市場所蘊涵的風險,而這一風險信號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央企要離席了,留下誰來埋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