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印度插上服務業翅膀就能飛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5-25 11:46:36  


印度經常被人比喻為“大象”。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訊/印度經常被人比喻為“大象”。自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印度一改過去40多年間GDP年均增長3.5%的速度,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的頭10年中,接連躍上增長6%和8%的台階,近幾年甚至有超過9%的紀錄,因此有人驚呼“印度象已經插上了全球化的翅膀”,要騰飛了。

  在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印度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與美國和中國分別推出約7000億美元和5860億美元的龐大財政刺激計劃相比,印度政府僅用兩套總計約4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和若干貨幣政策,就輕鬆躲過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並且像中國一樣取得了不俗的增長業績,成為在危機中取得經濟增長的極少數大國之一。這是印度能夠在新財年自信實施“退出”政策,並放言印度經濟將迅速超過中國的背景之一。

  但站在一個國際問題觀察者的角度,“插翅象”能否真正騰飛將取決於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它所選的起飛軌道是否可行?二是自身的重力——即那些不利於起飛的因素能否克服?三是它有沒有一個真正想安裝“全球化”翅膀的開闊胸懷?

發展道路的可行性

  印度選擇了一條與中國及傳統西方國家迥異的經濟發展道路。

  中國、亞洲“四小龍”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在農業穩固的基礎上,利用勞動力優勢率先發展製造業。但印度則是優先發展以軟件外包、IT業為主體的服務業,然後利用IT業等新興技術來反向刺激農業和製造業。這是一條新的道路,結果如何現在還難下結論。但從印度過去10多年的實踐來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讓人憂慮的地方。

  在這條道路的指引下,印度經濟取得了快速增長,但只是極少數人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大多數印度民眾並沒有從經濟增長中獲益。2010年4月,印度政府宣布,從1994年至2010年,印度貧困人口數量增長了1個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