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元培如何看待“忠君”“尊孔”“讀經”

http://www.CRNTT.com   2010-06-01 11:44:03  


 
  三、讀經:兼評紀寶成先生的引文 

  為了說明“該不該為國學上戶口?”,人民大學紀寶成校長說:“經學就是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是到了1912年,當時蔡元培任民國教育總長,把八科變成了七科,把經學砍掉了。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整體,在中國人的眼中消失了。”(光明日報“國學”版,2009.12.21) 

  其實,蔡元培不是“把經學砍掉了”而是把經學分解了。那麼蔡元培是如何對待“讀經”和“經學”的呢? 

  關於“讀經”問題。在蔡元培推動下,1912年2月教育部“廢止小學讀經”;10月24日《大學令》22條“大學分為文理法商醫農工七科”。清朝時的大學,仿效和學習各國“神學”科目,於“文學”科之外設立了“經學科”。1913年10月31日《天壇憲法草案》“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1914年6月要求:修身及國文教育科書採取經訓,務以孔子之言為指歸。 

  關於“經學”問題。當初蔡元培認為14經已經分解,如《詩經》、《爾雅》等已入文學系;《三禮》、《春秋三傳》、《尚書》、《大戴記》等已入史學系;《周易》、《論語》、《孟子》等已入哲學系,於是廢去了經科。如今再設立“國學”一級學科,事實上就好像把這個歷史過程再返回來。今天,國學的發展和繁榮最重要的是學術投入、學術人才、學術情操、學術陣地等等,這些比上戶口更重要。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物理史學家派斯(AbrahamParis)在《TheGeniusofScience》(哈佛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中談到楊振寧與李政道的爭論時寫道:“我認為要了解其中真相,要對中國傳統比我有更多的知識……” 

  我們在甄別分析和學習借鑒蔡元培的國學觀時,上述謙虛謹慎的學術態度也是我們當今國學爭鳴時最需要借鑒和學習的。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任國征 原題:蔡元培如何看待“忠君”“尊孔”“讀經”? ——兼與國學爭鳴的部分觀點商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