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韓寒雜誌的文學性與公共性如何結合

http://www.CRNTT.com   2010-06-11 10:29:03  


《獨唱團》令人期待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訊/媒體報導,姗姗來遲的韓寒主編雜誌《獨唱團》日前終於過關被批准上市,該雜誌執行主編馬一木近日表示如一切正常運作,《獨唱團》確定將於7月1號左右上市。《東方早報》今日登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勇的評論文章“韓寒雜誌的文學性與公共性如何結合”,作者表示,“眼下的雜誌雖多如牛毛,但像樣的、或者我希望看到的那種雜誌還是太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真希望《獨唱團》能給我們帶來一種文學和思想上的新觀念。”其內容如下:

  韓寒將要創辦雜誌的消息斷斷續續已報道了一年多時間。最新報道上說:“如果一切正常運作,《獨唱團》確定將於7月1日左右上市。”

  出於研究的需要,我曾弄回一些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最映刻》、《最漫畫》和《I Want》,但翻了幾下子就倒了胃口。比如,2009年第12期(六月下.半月刊)《最映刻》上刊發郭敬明的《把孤單歲月分享》,短短1200多字的小文章居然占了六個頁碼。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每個頁碼都有郭敬明的大幅照片橫躺竪臥。雖說現在已是“讀圖時代”,但連續讓我讀郭敬明的圖我就覺得鬱悶。長得又不好看(韓寒語),顯擺什麼呀?

  但據說郭敬明的雜誌賣得很好。2009年過年回家,我在家鄉的一個小縣城里看到郭敬明的雜誌扎堆碼在書店最醒目的位置,不由得讓我嘆為觀止。我意識到,“學會把書當成鞋來賣”(書商沈浩波語)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不過話說回來,《最小說》畢竟不是耐克鞋,賣得好並不等於自己有品位。而對於郭敬明雜誌的品位,韓寒已有清醒的認識。去年接受《南都周刊》的訪談時他曾說過:“他(指郭敬明)告訴人家愛馬仕有多好,但是以他的讀者的購買力,可能買本他的雜誌都夠嗆了,你給他灌輸這種思想,而且看他書的孩子還小,多是90後,他給他們灌輸這樣的價值觀是不對的。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分對錯,但是分貴賤,他灌輸的價值觀是很賤的價值觀。”

  從價值觀上來批評郭敬明的雜誌,又一次讓我看到了韓寒的見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於韓寒來說,郭敬明的雜誌顯然給他提供了一種重要的參照。因為他也要辦雜誌,他很清楚他應該辦出怎樣的品位,而不應該辦成郭敬明那種樣子。

  那麼,韓寒究竟想把《獨唱團》辦成何種模樣呢?雖然現在我們還無法一睹真容,但種種報道似乎已讓我們約略感受到了這本雜誌的風格。出版人路金波說:這是一本青年知識分子雜誌,將會影響百萬中國人。韓寒則強調:這是一本能夠改善作者生活的、給年輕人以安全感的文學雜誌。他甚至很鄭重地表示:“這本雜誌不是個人的,我並不想靠個人影響力來吸引讀者。我不希望雜誌的作者模仿我,那樣雜誌活不成,雜誌主編應該只是決定趣味,有一天我不做這個主編了,它也能活下去,靠個人影響力雜誌活不成的,我不想做成很個人自傳風格的期刊。”

  一旦韓寒當初的承諾(千字1000-2000元,稿酬是郭敬明的稿費標準的30倍)兌現,雜誌實現“改善作者生活”的目標是不成問題的。但因為韓寒明確說過這是一本文學雜誌,而不想把它辦成新聞類、雜文類雜誌,那麼如何讓雜誌在文學性與公共性上結合起來,就成了一個問題。按照我的理解,韓寒雖然強調了這個雜誌的文學性,但顯然他並不想把它辦成一個純文學雜誌。同時,要想讓這本雜誌影響百萬中國人,僅僅在審美趣味上下工夫也顯然不夠,更重要的是需要讓人明辨是非。而按照韓寒的性格與風格,既彰顯文學性又張揚公共性,估計才是雜誌努力的方向。但問題是,在今天這個時代,《獨唱團》究竟能獲得多大的話語空間呢?

  由此我想到了薩特與他主辦的《現代》雜誌。西里奈利談到這份雜誌時指出:“雜誌既是知識界的心,又是知識界的肺,一些更為持久的精神時尚和思想現象,有時就是在雜誌上得以形成和傳播的。”如果韓寒接受了這樣一種角色扮演,那我覺得他應該向薩特學習,努力把《獨唱團》辦到《現代》那種水平。但仔細想想,在當下中國,薩特既不好學,把雜誌辦成《現代》那樣恐怕也有不小的難度。

  因為眼下的雜誌雖多如牛毛,但像樣的、或者我希望看到的那種雜誌還是太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真希望《獨唱團》能給我們帶來一種文學和思想上的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