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的本命年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09:19:37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訊/“中國工人最近的表現讓工廠主們著實吃驚不小。這個規模龐大的群體似乎正在改變幾十年來形成的沉默而內向的性格,開始用一些特別、甚至極端的方式主張自己的權利……工人們尋求解決的問題,正是‘中國製造’的問題,它可能還夾雜著其他複雜的社會因素,但本質上它就是中國低成本製造業氣數將近的預兆。”《經濟觀察報》今天登載的張邦鬆文章《“中國製造”的本命年》,對“中國製造”這一近期的熱點話題做出如是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中國工人最近的表現讓工廠主們著實吃驚不小。這個規模龐大的群體似乎正在改變幾十年來形成的沉默而內向的性格,開始用一些特別、甚至極端的方式主張自己的權利。舉世震驚的富士康連跳事件,發生在佛山南海本田汽車零部件廠、北京現代汽車零部件廠和河南平頂山棉紡集團接二連三的罷工事件——越來越多人傾向於認為,這一系列事件如此集中地發生並非偶然。在負載“中國製造”這艘巨輪前行了三十餘年之後,工人們卻發現,自己的利益已像巨輪製造的浪花一樣,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人們對工人們的失望、焦慮和憤怒可以理解,甚至感同身受,但是對此類事件的過度闡釋和演繹則並不可取,因為這樣往往容易蒙蔽我們的雙眼,以至於貽誤了解決問題的時機。工人們尋求解決的問題,正是“中國製造”的問題,它可能還夾雜著其他複雜的社會因素,但本質上它就是中國低成本製造業氣數將近的預兆。

  絕望的富士康員工,憤憤不平的罷工工人,還有這幾年從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去不返的打工者,看似並無關聯,但他們都在試圖尋找一個新的坐標,這個坐標事關他們的經濟利益,也事關人格尊嚴。工人們的人生重心已經悄然改變,但“中國製造”卻依然用自己的慣性和惰性自顧向前,這或許就是近期事端頻發的根源。中國人相信本命年之說,覺得本命年必有一些坎坷,這種看似宿命的觀點實際上透著人生浮沉的智慧。也許,在經歷了三十年的發展周期之後,“中國製造”也開始進入它的本命年。有些坎兒,必須邁過。

從“紫禁城”到“血汗工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