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烏拉圭足球榮辱之英美史記

http://www.CRNTT.com   2010-06-14 08:31:55  


6月11日,烏拉圭隊球員馬-佩雷拉(左)與法國隊球員加拉在比賽中拼搶。當日,在開普敦綠點球場舉行的2010南非世界杯A組第二場比賽中,烏拉圭隊與法國隊以0比0戰平。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在世界杯揭幕日,除了有南非對墨西哥,也有同組的烏拉圭對法國。提起烏拉圭,新一代可能不了解它曾經也是足球王國,兩度得到世界杯冠軍,世界杯出現前又是兩屆奧運足球冠軍(當時奧運足球是實質上的世界杯),一度代表足球最高實力,盡管上次奪冠已是60年前的陳年往事。 

  這輝煌的成績,卻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烏拉圭處於強鄰巴西和阿根廷之間,在1825年宣布脫離巴西,和阿根廷合併,並立刻爆發戰爭。戰爭期間,英國積極介入,希望利用烏拉圭作為影響南美洲的基地,不斷挑撥巴西和阿根廷繼續作戰。最終烏拉圭加入阿根廷沒有成功,反而在英國“協助”下於1828年完全獨立,負責調停和背書整個過程的都是英國政客。二戰結束前,美國勢力並未進入烏拉圭,英國才是它的最大盟友。 

   足球正是在這個時期直接由英國引入烏拉圭。由於烏拉圭和英國關系密切,它高峰期的踢法完全不像南美球隊,反而是典型的英式體力化踢法。烏拉圭國內不少球隊都和英國球隊名字一樣,如也有一隊“利物浦”,以及很多隊“流浪”。所以烏拉圭的成功,某種程度上也被當作英國的成就。那可是烏拉圭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成為足球王國以外,烏拉圭也一度被稱為“拉丁美洲的瑞士”,靠出口羊毛和肉類維持穩定的經濟增長。 

  好景不長,烏拉圭足球沒落,同樣和國內外政治局勢大有關聯。當地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惡化,出口下降,通脹上升,60年代出現左翼游擊隊,令其右翼政府乘機以獨裁面貌治國,並在1972年變成軍政府專政,國內出現大批政治犯,也有大批人才離開。對足球沒有熱情的美國,在這時期成了烏拉圭右翼政府的堅定支持者,有效地把烏拉圭納入反共後院陣營,並牢牢控制烏拉圭經濟體制。烏拉圭右翼政權沒有智利皮諾切特等鄰居著名,但施政高壓如出一轍,也同樣加入了跨國侵犯人權的“禿鷹計劃”。2009年,70年代的烏拉圭軍事獨裁者阿爾瓦雷斯因侵犯人權、犯有37宗謀殺罪,被判處25年監禁,下場比皮諾切特坎坷。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