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撤僑行動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6-25 11:51:14  


6月16日,在吉的中國公民在奧什機場准備登機。圖片除署名外均自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訊/6月14日,距離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城市奧什發生騷亂第四天,中國政府第一架救援包機降落在奧什機場。此後三天,共有1300名僑民搭乘9架南航包機返回烏魯木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包機撤僑行動。《南方都市報》日前登載長篇紀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撤僑行動背後:使館車曾遭槍擊”,內容如下:

  大騷亂大營救

  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撤僑行動背後的故事

  南都記者 吳珊 鮑小東 

  外面槍聲不斷,到處在燒房子,賓館的門窗都被障礙物堵上了,晚上沒有人敢開燈。“一旦受到攻擊,賓館四面都在打鬥,想轉移都沒有餘地”。

  ———被騷亂圍困的華人徹夜難眠

   6月14日,距離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城市奧什發生騷亂第四天,中國政府第一架救援包機降落在奧什機場。此後三天,共有1300名僑民搭乘9架南航包機返回烏魯木齊。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包機撤僑行動。南都記者了解到,在騷亂發生第二天,中國政府即激活了一套最高級別的海外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首支撤僑工作小組和大使館的4人小分隊進駐奧什和烏魯木齊機場,在執行第一批接僑任務的途中,使館車輛便遭遇槍擊。

  與此同時,奧什和卡拉蘇的民間僑團南方華商協會等承擔了聯絡、集中和安置前方散居僑民的任務,北京賓館和卡拉蘇的紅太陽市場等成為危急環境中的民間撤僑中轉站。

  官方和民間相互配合,使得這次複雜而危險的生死救援得以成功,17日淩晨1點半,最後一架飛機返抵烏魯木齊,標志著中國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撤僑行動基本結束。

  而背後的故事,絕非電視屏幕中出現的“感謝祖國”的橫幅所能概括的。在中國歷次撤僑事件中,其背後都是一系列領事保護機制的變革和機構改組的影子,外交學院副教授夏莉萍認為,一系列機制化的撤僑行動,表明“外交為民”已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轉變的最大特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