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父母皆禍害?

http://www.CRNTT.com   2010-07-12 12:58:05  


中國的父母怎麽成了禍害?(梁偉馳/圖)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訊/“父母皆禍害”,這是一個擁有近7000名成員網絡討論小組的驚悚名字,“禍害”,80後子女形容50後父母。“家是世界上最沒法諒解的地方。”這裡一個時代與另一個時代對峙。廣州《南方周末》日前登載長篇紀實“父母皆禍害?”,內容如下:

南方周末記者 潘曉淩 實習生 雷磊 胡嘉欣

■編者手記:“父母皆禍害”?代溝是一種傳染每一代人的病毒。

  也許三十年後,沉醉於“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成員們的孩子們像80後現在一般大時,看到這篇文章,將會嘲笑他們的父母居然只會說家鄉話、普通話和英語;居然 還在看紙質書,聽CD;喜歡帶副蠢笨的大眼鏡,歡天喜地地看一種叫3D的過時電影……

  “父母皆禍害”,這是一個擁有近7000名成員網絡討論小組的驚悚名字,“禍害”,80後子女形容50後父母。

  他們的父母多為小學老師,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國家教育機器的最末端執行者”,他們“逃得掉沉悶無趣的小學,卻永遠也別想從父母那兒畢業”。

  “家是世界上最沒法諒解的地方。”這裡一個時代與另一個時代對峙。

  加入“父母皆禍害”網絡討論小組之前,28歲的方馨已經向父母“宣戰”了14年。“戰鬥”的手段包括:考上一所遠離家鄉的大學,不看新聞聯播,不看春晚,不按時吃飯,不入黨。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爆發於一年半前,導火索是父母認為她該做媽媽了。

  成為“父母皆禍害”小組的一員後,方馨不再糾結於自己的“大逆不道”。和這個根植於文青大本營豆瓣網之內,擁有近7000名成員與一個驚悚名字的討論小組相比,方馨與父母的“戰爭”就“交火”的觀賞性而言,簡直平庸得不值一提。

  小組連組規都充斥著旗幟鮮明的戰鬥性:我們不是不盡孝道,我們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禦腐朽、無知、無理取鬧父母的束縛和戕害。那些擊中兩代人關系痛點的帖子,總會迅速引起強烈共鳴,及上百條跟帖。

  與方馨在現實生活中展開的“戰鬥”一樣,這些虛擬的硝煙都是單方面的。據組內調查,該小組成員的普遍身世背景為:生於1984之後,傾向於相信世界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從小便開始接觸網絡,沒有什麼不可接受的觀點,也沒有什麼不容置疑的權威。

  而他們的父母多為小學教師,最愛看CCTV,禍害,這個詞對於他們而言,只用來形容過萬惡的舊社會,美帝國主義,以及麻雀;極不擅長使用網絡,幾乎沒有可能加入到這個小組,朝兒女們打一場自衛反擊戰。

  這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常被喻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父母,在他們子女眼中,卻是一群“僵化的國家教育機器的最末端執行者”,他們“逃得掉沉悶無趣的小學,卻永遠也別想從父母那兒畢業”。

  50後與80後,這兩代人分別出生、成長、思想定型於1949年以降中國社會所經歷的、前後兩個完全斷裂的30年。裂縫之間,激蕩著左與右的博弈,退與進的拉鋸,集體與個人的衝突,物質與精神的失衡,經濟基礎與上層社會的位移……

  他們成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既親近又最疏遠的父與子、母與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