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經濟發展新戰略能否順利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10-08-14 00:09:57  


ECFA開啓台灣經濟新時代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磊博士在《中國評論》月刊八月號發表專文《評後ECFA時代台灣經濟發展戰略》。作者表示:“台灣當局在兩岸簽署ECFA後及時出台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對未來台灣經濟發展而言提供了較清晰的方向和較明確的行動指南。然而台灣是否能夠實現台灣當局對招商引資的預期效果,並因此成為國際生產要素的彙集地、充滿活力的亞太經濟中心,還取決於執政者能否處理好台灣經濟發展中涉及到的幾種主要關係。”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兩會6月29日在重慶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後,台灣當局7月1日正式提出“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該戰略的提出並非僅為在島內外造勢,其產生不但有特定的歷史和時代背景,而且戰略規劃中有明確執行部門和具體經濟目標,有望在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台灣經濟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當然,其最終實施效果還有賴於台灣當局能否處理好局部開放與整體開放、台灣優勢與大陸優勢、兩岸連接與全球連接的關係。

    戰略背景

  台灣當局提出的“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雖尚未完全成型,但卻是台灣經濟振興、兩岸關係發展、世界經濟潮流的必然要求和最終結果。

  (一)台灣經濟振興需要當局提出新戰略

  由於近十年來台灣經濟增速偏低、民間消費低迷、股市不振、失業攀升,振興台灣經濟成為島內朝野及民間最為關注的頭等大事。1950年代以後台灣經濟曾經歷過40年平均9%的高速發展,1990年代降至年均6%,2000年以來年均只有4%,是總體向下的趨勢。雖然經濟發展水準達到一定程度後經濟增長率都會下降,但台灣2000年以後多項經濟指標迅速落後於其重要的經濟競爭夥伴韓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刻意阻撓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使台灣無法充分分享大陸經濟快速增長的成果。因此國民黨在台重新執政後希望通過簽署ECFA搭上中國大陸這一經濟發展的高速列車,在新的經濟發展平台上展開新的經濟戰略。短期來看,台灣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2009年出現了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更需借助大陸經濟的快速增長拉動其出口。兩岸簽署ECFA後有助於兩岸商品和生產要素的流動,對台灣經濟重現活力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台灣當局希望此時推出新戰略可以加速台灣經濟的復甦,甚至重回年均6%的較高經濟增長水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