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胡馬會”如成 兩岸雙贏有希望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00:15:22  


 
  兩岸互信可以根據活動領域分類。兩岸關係遍及經濟、社會、文化、軍事與政治各個領域,由此而建立的互信可分為經濟社會互信、軍事互信以及政治互信等。在每一特定領域形成的互信又可根據有無硬性支撐而分為硬性互信與軟性互信。硬性互信因其有雙方共同認可的文字、協定或立法的支撐,是互信的機制化與制度化。軟性互信則不是靠文字、協定或立法的支撐,而是靠人與人之間的心領神會、心照不宣與君子然諾。在兩岸之間,軟性互信是硬性互信的前提、基礎與保障,硬性互信則是軟性互信的發展與成果實現形式。每一類別的互信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不同類別的互信既相互關聯、互為條件,在層級上也是有區分的。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各活動領域看,在經濟社會包括文化教育領域建立互信較易,建立軍事互信較難,而建立政治互信最難。在各種互信中,政治互信的層次最高也最為關鍵。在兩岸之間,最基本的但又是初級的政治互信是建立經濟社會互信的前提與基礎,而經濟社會互信的建立與一定程度發展為軍事互信的建立提供了更為深厚的基礎。兩岸之間經濟與軍事各領域的互信建立與硬性互信的實現,勢必成為政治互信的累積、提升的強有力促進因素。兩岸互信的增進有其客觀規律。所以,在各個領域乃至全面增進兩岸互信,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內外各種條件,遵循客觀規律,才能有效實現累積、深化與提升的目的。

  兩岸互信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三階段

  自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九二共識”以來,兩岸關係起步發展,期間雖經歷了曲折,但已步入了和平發展的軌道。特別是自2008年馬英九擔任台灣領導人以來,在兩岸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經濟與社會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不過,雖然兩岸關係呈現出和平發展的前景,但下一步的突破口在哪卻並不明朗。對未來兩岸關係在更高水準上和平發展的途徑缺乏認知與共識在2009年11月台北舉行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上顯現出來。

  在ECFA簽署之後,為了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提升兩岸關係的素質與水準,兩岸雙方未來面臨的重大挑戰是:如何應對、處理與解決兩岸關係在軍事領域與政治領域存在的一些更為複雜、更為敏感與更具分歧性的矛盾與問題。按照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客觀規律與現實條件,對兩岸關係未來在更高水準上和平發展的路徑作出合理規劃與正確認定並尋求兩岸雙方達成共識,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合情合理與務實地應對與解決兩岸關係中的軍事與政治問題,是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最終實現中國統一所必需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