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楊秋興的“南方革命” 誰解其中味?

http://www.CRNTT.com   2010-09-23 00:18:05  


楊秋興想要獲勝,顯然還有需要努力的空間。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刊載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大學教授王崑義的文章《楊秋興的“南方革命”》。文章指出,“‘革命’能否成功,不僅是在人為的力量,還決定於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兩岸雖然已經簽署ECFA,但大陸經濟的力量想要影響台灣,或者說是影響高雄縣市的社經結構,應該也並非是一時可見。既然高雄的社經結構不變,楊秋興聲明要走‘最多人走的那條路’,顯然也不可能馬上形成。所以,沒有改變的社經結構,楊秋興所看到的“最多人的路”,恐怕還會是一條最孤獨的道路,而不是幫助他完成‘南方革命’的道路。”文章內容如下:

  在台灣綠營人士的心目中,普遍對“南”或“南方”有一個特殊的偏好,或者說具有一種特有的情結。這裡可以舉三個例子來印證:一是,以刊登台獨人士文章為主的網路媒體,他們稱為“南方快報”,這個“快報”還標舉著是“屬於台灣派所共有的網路媒體”;二是,對於台灣原住民的語言被稱為“南島語系”,而且經過研究的結果,整個太平洋南方的語言大都屬於“南島語系”,而所有的“南島語系”的發源地還是在台灣;三是,支持民進黨的重要票源都在台灣的南部,所以“北藍南綠”似乎已經成為台灣選舉一種不變的規律。

  這種定型的觀念,不僅存在民進黨,國民黨似乎也認定這是他們在選舉中最難以跨越的規律,所以在決定五都選舉提名人選時,國民黨幾乎是把重兵部署在北北中,而在南、高兩市看得出來國民黨是有意打一場“犧牲打”,以致於提出兩個有點不孚眾望的人選,這樣面對民進黨在南部處於分裂的困境時,國民黨也討不到便宜。

  如果當初國民黨用心把胡志強改提名到高雄市參選,把朱立倫提名到台南市作戰,這樣現在才會真正讓民進黨頭殼發燒。但國民黨一開始就抱定一種“犧牲打”的策略,讓民進黨能夠好整以暇,即使面對分裂的惡劣選舉環境時,也沒有強大的威脅感存在。那麼民進黨面對南部的分裂,為何又不驚惶呢?這是有必要從更深層的地方說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