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外交的大變局與大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0-10-05 09:37:59  


 
經濟依賴不是和平的保證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如何反應成為關鍵。中國如果如蘇聯那樣,同樣使用軍事力量來反制美國,那麼就很有可能再次把世界體系一分為二。這種“以牙還牙”方式是西方盛行多年的所謂的現實主義的邏輯。有人認為,因為中美兩國的經濟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互相依賴程度,不可能想象世界秩序還會一分為二。不過,相互依賴只是增加了美國或者中國退出這個體系的成本和代價,而不能從制度上阻止任何一個國家的退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情形也是這樣。當時歐洲各國經濟貿易往來頻繁,形成了一波早期全球化浪潮,一些人認為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不顧其巨大的經濟利益而和他國發生戰爭,他們因此預言歐洲的永久和平與發展。但經濟上的互相依賴終究沒有能夠阻止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此後,西方社會一直在尋找什麼樣的機制能夠阻止國家間戰爭的爆發,包括權力平衡和制衡理論、霸權理論、民主政體等等。)

  中國會不會步西方帝國(包括蘇聯)的軍事邏輯?面對外在的巨大壓力,中國必然會、也必須要加速其軍事現代化來加強其國防。沒有一個國家會陷入沒有軍事力量,其國家利益會得到有效保護的迷思。同時,因為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無論進出口還是投資,其經濟和世界經濟體的相關性會繼續強化,這也要求中國發展軍事力量來保障其海上航道的安全。實際上,保障海上航道的安全不僅僅是美國和其他大國的關切,更是中國的關切。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中國能夠保障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同樣重要的是,中國的經濟地位也要求其有能力來為維持世界秩序做些事情,就是說,中國要發展出自己承擔和履行國際責任的能力。在這方面,中國(正如一些美國學者所強調的)一直是一個“搭便車者”(free rider)。無論是自身經濟安全的需要還是履行國際責任,中國本身必須具備能力,“搭便車”是不可持續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必然成為另外一個西方式帝國。中國可以做這個選擇,但從歷史經驗看,中國更可能選擇繼續目前的經濟現代化道路。就是說,中國會繼續是一個經濟大國,而軍事的現代化會繼續處於次要位置,僅僅是為了上述各種需要:自我防衛、經濟安全和履行國際責任。

  自近代以來,中國今天第一次開始真正發揮具有實質性的外交影響力。儘管各種內部制度因素繼續制約著中國的外交影響力,但外在世界已經感受到了中國日益高升的外交影響力。很顯然,這種影響力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關性,而非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這次和日本在釣魚島“撞船”事件上的較量,已經充分顯示出中國經濟的能量。從前總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制裁,但中國現在也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西方國家對中國出口貿易和人民幣幣值的關切,也是中國經濟能力的反映。這方面的能力必然會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持續得到加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