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破解中國海外投資困局要靠民間資本

http://www.CRNTT.com   2010-10-31 08:21:19  


  中評社北京10月31日訊/近年來,在一些海外收購項目中,國有企業之間惡性價格競爭現象屢屢發生。例如,原本一家中央企業可以花5000萬美元收購的項目,但由於兩家、甚至數家央企相互抬價,結果花了1億多美元才從外國人手中拿下。有鑒於此,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年內將發文規範央企的境外投資行為。但問題是,這一紙禁令真的管用嗎?

  首先,中央企業並非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利潤最大化也不是其終極目的,它們肩負著中國最核心的國有資產運營管理和保值增值的重任;其次,央企又具有現代企業的許多屬性,有其自身局部利益,更不必說央企負責人還與政府官員一樣有著追求政績的內在動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央企在海外會有互挖牆腳的事情發生。

  證券時報發表劉濤文章表示,央企海外惡性價格競爭所折射出來的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從根本上說,正是企業和國有資產代理人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央企並不適合扮演“走出去”的主力軍。

  其一,在“委托——代理”機制下,作為代理人的央企在從事海外投資時往往會低估風險。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用自己的錢和用別人的錢是不一樣的。用自己的錢會比較謹慎,而用別人的錢、特別是用國家的錢往往就不那麼謹慎。在剛剛過去的金融危機中,68家央企爆出114億美元的海外業務巨額浮虧。原因就在於,這些央企輕率地將原本用來對衝風險的套期保值業務異化為高風險的外匯衍生產品投機行為。

  其二,如果排除國內壟斷定價優勢,央企在海外缺乏真實競爭力。2009年中石油力壓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第一市值公司”。不過,這種表面上的光鮮,卻是靠高投入和人海戰術堆砌出來的。要知道,埃克森美孚的全球員工不過8.6萬人,而中石油的員工卻高達160萬人。中石油人均盈利水平不過區區1萬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卻是人均50萬美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