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國記》拍賣:愛國不是一門生意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11:59:52  


 
  “主權”、“鐵證”,說到底都是生意經

  從“謝絕國外人士參拍”之類噱頭不難看出,拍賣方所喊出的“主權”、“鐵證”,說到底是生意經,將拍品跟社會關注的熱點——釣魚島主權掛鈎,一則可以轉移公眾視線,避免哪怕搜一下“百度百科”都能輕易發現的“《中山記略》”真偽之辨,二則可以借“愛國主義”這個大題目哄抬拍賣價格,所謂“謝絕國外人士參拍”,言下之意,不過讓“非國外人士”趕緊帶著真金白銀高價搶購,如此而已。 
 
  ※所謂的“瓷器愛國主義”

  中國富豪在海外的“愛國義舉”

  就拿《海國記》這事兒來說,我們知道,在過去幾年中國文物的國際競拍中,通常老外都無法跟中國富人一決高下,中國富豪買文物那個豪爽勁頭,就跟手上拿的是公款一樣。文物拍賣這回事兒應該這麼看:要是賣給外國人,那就是“老外仰慕中國文化、巨額拍下中國古董”,要是賣給中國人,那就是“中國富豪的愛國義舉”。
 
  價值五億的乾隆瓷瓶:給力還是人傻錢多?

  前一陣,一個乾隆時期的瓷瓶在英國拍出超過5億人民幣天價,震驚英國媒體,而競拍者大多還都是中國人。有英國記者感嘆稱,天價購文物背後是中國人的“瓷器愛國主義”。消息傳回國內,國人也不淡定了,開始議論這種用天價挽救流失文物的舉措究竟是很給力還是人傻錢多。
 
  收藏拍賣市場上的瘋狂其實是“愛國主義傳銷”

  其實,這些出高價競拍的人並不蠢,他們被老外以“愛國”的名義綁架後出了大價錢,他們同樣能以“愛國”的名義綁架其他中國人,賣得更高的價錢。收藏拍賣市場上的瘋狂,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這種“愛國主義傳銷”中激發的。這種被利益裹挾的愛國主義,讓我想起某種“放生池慈善”:忽悠我們這些善人從他們那裡買王八放生,我們放生完後,他們再撈起來繼續賣錢,如此循環往複,放生成為一種生意。 
 
  ※不落到每一個國民身上,愛國就只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賣東西的目的是賺錢,不是搞思想政治教育

  東西進入交易環節,說明其性質還是個商品。商品就有商品的流通邏輯,遵循的是商業交易原則。通常一起正常合法的交易——不是販毒販槍販人那種的——不具備政治屬性及道德屬性。這個《海國記》以愛國的名義拒絕外籍人士競拍,就違反了這種商品邏輯。我們要警惕,商家隨隨便便就置自己於道德高地之上,這不是做生意的正常狀態。賣東西的目的是賺錢,不是搞思想政治教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