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收回中國流失在日本的文物

http://www.CRNTT.com   2010-12-28 14:35:28  


南宋-元 陶器 唐物文琳茶入 高6.8 口徑2.6 底徑3.2,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南宋-元 龍泉窑青磁鳳凰耳瓶 高31.5 口徑11.7 底徑10.7;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訊/在中國流失到的海外的文物中,以日本收藏和擁有的最多,不完全統計甚至達到上千萬件以上。知名評論員王錦思今日撰文“如何收回日本的中國最多的流失文物”,論說如下:  

  筆者王錦思注意到,最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個人財富的迅速積累,中國富人和文化人開始到海外購買中國文物,尤其到近鄰日本。但是如何有效地購買、收回、索還日本所存的中國文物需要長期系統的工作和鬥爭。

  在中國流失到的海外的文物中,以日本收藏和擁有的最多,不完全統計甚至達到上千萬件以上。隋唐時期,日本皇室對多得中國文書寶物者重賞。日本人“盡市文籍浮海而還”,帶回的古籍占隋唐宮廷藏書的一半,達1800多部1.8萬餘卷,其中一個僧人就帶回5000卷佛書。日本編纂的《秘府略》匯集唐朝類書1000卷,比北宋編撰的《太平禦覽》還詳細。9世紀末,藤原佐世編撰的《日本國見在書目》收錄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計17209卷,堪稱壯觀。

  王羲之的《喪亂帖》唐時傳入日本,或謂鑒真和尚東渡時帶去,而今由日本皇室禦藏,被認為是王羲之目前存世的唯一真跡。此帖反映了喪亂時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緒,集國事、家事於一身,因無意於書,故書法越見自然。

  據中國政府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破壞的古跡達到741處,搶劫圖書和手稿300萬册、文物360萬件,另1870箱,“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蹤。1937年,日本實行“金百合行動”,在南京至少掠奪6000噸黃金,東史郎等日軍到處搜刮名人字畫、古玩。

  當然其中由於舊中國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倒賣到日本的也很多。清朝未代皇帝溥儀遜位時,帶出一大批國寶,有1200餘件歷代書畫珍品,經轉手後,不少流失到日本;民國時,浙江靜嘉堂文庫藏書5萬册,狼藉塵封蟲蛀,湮滅在即,日本人遂以10萬兩白銀購得,運回日本後妥善保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