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元旦文告恍似台灣前途決議文

http://www.CRNTT.com   2011-01-05 08:29:10  


 
  其三,馬英九在“元旦文告”中為拖延兩岸政治對話製造籍口.馬英九說,兩岸不應該是政權之爭,不該是統獨之爭,不該是國際空間之爭,而應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相互激勵與提升,大陸人權發展更是“測量與拉近兩岸距離的重要指標”;希望未來有一天,所有炎黃子孫能像台灣人民,一樣享有民主與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顯然,馬英九這是“將”了大陸一“軍”。他明里說“不應該是統獨之爭”,但卻隱藏了“統獨觀”。──過去,在李登輝時代,台灣方面的立場是,台灣經濟發達,大陸經濟落後,故尚未具備兩岸統一的條件,待大陸經濟也發展後,才有可能談統一。後來,大陸經濟趕上來了,東南沿海的經濟甚至比台灣還要先進,所謂“經濟先決”條件的不敢再提了.但又提出了新的條件,那就是台灣實行民主制度,大陸卻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不存在統一的條件,待大陸也能一人一票選舉領導人之後,才可能談統一。顯然,馬英九就是持這個語調,並將之作為“不統”的正當理由.他的兩岸“應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互相激勵提升”之說,是暗喻大陸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仍“不夠格”。這與他對“六四事件”及“劉曉波事件”等的態度,是一致的。

  因此可以說,“元旦文告”的定位,不但是比國民黨黨綱及《國統綱領》大為倒退,而且比馬英九本人過去曾堅持過的“終極統一”,也大為不如。如果說,他這樣做,是為了能在選舉中爭取連任的話,那尚可以理解。但既然如此,就不應是鎖定百年。因為“元旦文告”顯示,即使是他能爭取到連任,其第二個四年任期內也將會是如此.因為他還有一個重大任務,就是要為國民黨的長期執政創造條件,不能因為自己得到連任了,就不顧隨後的接棒人能否當選。

  正是這樣的態度,導致當今台灣社會發生一種崎型狀態:一方面,大家都希望能繼續享受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另一方面,卻是偏向維持現狀以至是“獨立”的比例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就是馬政府本身的思維定勢,決定了其宣導工作的滯後,而致喪失了輿論制高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