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十二年基本教育兩大迷思 如何打破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10:46:27  


台灣的中學教育如何保證品質,值得探討。
  中評社台北1月10日訊/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周愚文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打破12年‘國教’兩大迷思”。作者認為:“只要社會上資源有限,只要大學間有優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價值觀存在,家長及學生都會去競逐自己的最大利益。對於家長的‘教育選擇權’須尊重,政府只能規劃出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制度,再設法讓他們消除這種心理。如家長這種想法是一種迷思,那麼深信必須‘完全免試’及‘消滅明星高中’十二‘國教’才能落實,更是一種迷思。”文章內容如下:

  元旦馬英九正式宣布自一○三年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並且大部分學生將免試入學。然而近日仍有一種聲音出現:就是為什麼不完全免試,就像國中一樣學區入學?為什麼不大膽宣布取消明星高中?

  其實只要社會上資源有限,只要大學間有優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價值觀存在,家長及學生都會去競逐自己的最大利益。對於家長的“教育選擇權”須尊重,政府只能規劃出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制度,再設法讓他們消除這種心理。如家長這種想法是一種迷思,那麼深信必須“完全免試”及“消滅明星高中”十二“國教”才能落實,更是一種迷思。

  首先,在各國(各地區)推動國民教育時,免試並非必要條件或是核心要素,像老牌民主國家英國,雖然戰後將離校年齡延長到十五歲,但十一足歲就舉行中學分流考試。一九六五年工黨主政後推動綜合中學,但迄今升中學選擇性的考試未取消。縱使工黨在布萊爾領導下二次執政達十三年,但也未全面綜合中學化,反而是以特色學校(specialistschools)方式淡化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