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胡鞍鋼:構建中國國民幸福指數

http://www.CRNTT.com   2011-02-26 08:57:11  


 
  三、以國民幸福提高看待發展

  文章表示,國民幸福問題已經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在幸福問題的研究中,國際上最有影響的研究當屬“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迄今為止,該項調查已訪問了全球98個國家/地區。利用該數據,國際研究幸福問題的著名學者Inglehart把生存和福祉(survival and well-being)與人均GDP的關係劃分為兩個階段:經濟收益階段(Economic Gains)和生活方式多樣化階段(life style)。在前一階段,福祉提高對經濟增長比較敏感,福祉隨著經濟增長明顯提高;而到了生活方式多樣化階段,經濟增長對福祉提高的作用並不顯著,即當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主觀幸福”和GDP的增長就不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根據Inglehart研究結論,5000美元(以1995年美元的購買力作為計量標準)是經濟收益階段和生活多樣化階段的分界點。1995年的美元購買能力相當於2009年7038美元,而中國人均GDP水平在2010年將超過了這個臨界點(按照IMF的估計,2009年以PPP計算的中國人均GDP為6567美元)。因此,從國際比較的視角,當前中國人均GDP水平(按照PPP計算)已經進入Inglehart所定義的第二階段(即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對經濟增長不敏感),旨在促進國民幸福的發展政策將不應該單單以GDP增長為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中國逐步進入中等發展階段,對於國民幸福問題的研究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參考。

  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民幸福指數體系

  文章指出,早在改革開放之處,中國就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政府對中國人民的發展承諾。此外,我們提出構建國民幸福指數,不僅為了更全面地衡量中國小康社會發展,也是提出一種新型的“政績觀”,即“發展旨在提高國民幸福水平”的政績觀。

  各級地方政府是促進發展的規劃者和實施者,促進轄區範圍內居民的幸福水平是各級地方政府的義務。如果“旨在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治理模式能夠在各級地方政府實施,這將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體現,將極大地提升中國政府執政為民的形象。對於構建中國國民幸福指數,我有以下幾個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