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 |
南天會談:兩岸認同的折裂與修復 | |
http://www.CRNTT.com 2011-03-24 00:08:50 |
國際參與的空間 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饒戈平教授指出:從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ROC和PRC這兩個國家符號在國際社會上曾經先後代表“中國”。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或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點對台灣想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取得國際法地位是相當不利的。 國際組織的法律系統 饒所長指出,從17世紀以來,國際關係的安排便深受實證主義法權思想的影響。強權政治掌控了國際法的創制權和話語權,有些強權國家任意踐踏國際法,像美國出兵伊拉克,蘇俄攻打車臣,國際社會也對他莫可奈何,只能靠聯合國來收拾殘局。其他弱小國家只有遵守國際法的份。現在台灣的獨派強調“民族自決原則”,要努力打造新的國家,可是“民族自決原則”只適用於前殖民地,非殖民地仍然必須依照各國的憲法行事。 目前有很多人批評國家主權的概念,認為它迂腐而落後,有些人提議要把台灣當成自成一類的“地區性政治實體”,但目前仍然停留在討論階段,無法全面解決台灣國際參與的問題。目前中共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使能夠承認台灣所主張的“一國兩區”,也不會承認台灣在國際上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每一個國際組織,都各自有其法律系統,不會為台灣修改本身的章程規定。像台灣要加入WTO或APEC,都必須跟其他國家一樣,以“單獨關稅區”或“經濟實體”的身分,藉由政治協商後加入。現在世界上有六萬個國際性的NGO組織,大多數國際組織仍然要求會員以“主權國家”的身分加入。這也增加了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難度。 饒所長的發言,引起了與會人士的熱烈討論。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趙春山董事長表示:台灣人民對於參與NGO或聯合國周邊組織都非常介意。兩岸關係的安排,如果硬要套用國際組織的法律規定,雙方是“談不下去”的。國民黨對於“一中三憲、兩岸統合”的建議非常重視,馬“總統”特別交代國民黨智庫,要深入徹底研究。在兩岸進入政治協商之前,他希望中共能夠“易地而處”,想想自己進入聯合國前的情況,找出雙方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前駐教廷大使戴瑞明以他切身的經驗,說明當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時,自己心中感到非常的難過;台灣的長老教會也因此而開始公開提倡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在冷戰結束後,歐洲許多國家都開始在修改傳統主權的概念,喊出Goodbyetonationalstate的口號。現在台灣人民到日本和歐洲國家都可以不要簽證了,但是到大陸還是要簽證。要修改國際法相當困難,但是要修訂國內法卻相對容易,目前台灣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他建議中共當局,比照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制訂類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內法,“把台灣同胞當自己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