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府官員財產大曬背後的含義

http://www.CRNTT.com   2011-03-25 09:38:38  


香港特區政府特首辦近日披露,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間,曾蔭權外出訪問40次,開支總金額987086港元,其中機票54萬元,最高單筆外訪費用14.19萬元。據國際組織排名顯示,港府廉政透明度排行世界第12位。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香港近期的預算案風波仍然未平,立法會提出數千條對政府開支的質疑意見,香港行政系統逐步在公共場合公布了支出的所有細項。除了政府部門的開支外,香港官員個人的財產變動也需要接受公眾審查。

  日前有內地媒體報道,在香港行政會議網站上人們可以輕易查到香港高級官員的個人財產情況。比如香港行政系統的一把手曾蔭權,在港島擁有一處房產,他和他太太原來在英國的物業已經出售,而勞工和福利局張建宗夫婦共擁有8處物業。

  香港行政會議在1997年之前叫行政局,其整體架構受英國的行政體系影響。當時的行政局主要是由社會知名人士組成,行政局的功能就是吸收各種社會意見來為科學決策做準備。香港重要的公共決策必須由總督會同行政局聯合通過後才能執行。回歸之後,行政會議也協助行政長官進行公共決策。這個機構是香港特首的官方智囊機構,因此權力相當大。在這種情況下,行政會議成員都需要進行利益申報。因此他們的財產狀況可以在行政會議的網站上查到。

  主要官員問責制(也叫高官問責制)是回歸之後第五個年頭才推出的制度。這套制度要求政府機構的首長以合同方式聘任,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過錯負政治責任。自從高官問責制出台後,有三名高級官員下台,內地比較熟悉的是梁錦鬆事件。所有高級官員的財產申報在香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許多研究表明,官員個人收入和投資等申報是反腐敗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這一項制度的落實尤為重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