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努力實現外儲資產的保值增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4-23 08:13:14  


中國外匯儲備已占據全球總量三分之一。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訊/中國外匯儲備已占據全球總量三分之一,既反映了作為超級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對國際產業和投機資本的持續吸引;更凸顯在全球既有經濟與金融分工格局下,中國在某種意義上為主要金融強國打工的弱勢地位。未來一段時期,中國既要積極拓寬外儲投資渠道,更要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上,實現核心戰略資產的保值增值。證券時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貴文章如是說。

  外儲過多的經濟風險

  文章稱,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坦言,持續擴大的外儲規模超過了中國需要的合理水平,不僅帶來了流動性過剩,而且大大增加了央行對衝工作的壓力。

  30年前,外儲短缺的中國恨不得把每一分錢的外儲都用在刀刃上。30年後的今天,當貨幣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對天量外儲如何使用感到頭痛時,說明中國的經濟實力早已今非昔比,應對國際重大經濟危機也有了很大的回旋餘地。

  不過,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使得中國在國際外儲格局中像個“大頭娃娃”。目前,全球外儲總量才9萬億美元,而中國內地就占了3萬億美元。相當於歐元區、日本、英國和美國的2倍。對發行國際貨幣儲備幣的國家來說,外儲多少其實並不重要。美國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黃金儲備上,如今擁有的黃金儲備大約相當於中國的7倍。

  中國外匯儲備占據全球總量三分之一的事實,反映了作為超級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對國際產業和投機資本的持續吸引,但是巨額外儲帶來的市場流動性不僅大大增加了央行對衝工作的壓力,還是通脹抬頭的重要因素。僅去年一年的新增外匯占款就達到2.9萬多億元。今年1月,外匯占款餘額高達23.08萬億元,環比增加24.39%。外匯占款居高難下,使得在管理通脹預期方面負有最重要責任的央行,未免騎虎難下。儘管我們都知道米爾頓•弗裡德曼所說的通貨膨脹永遠是貨幣現象背後的政策邏輯,儘管央行比任何其他市場主體都明白扎緊貨幣發行籬笆的重要性,但是在執行兩年多以前啟動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需要製造天量信貸需求時,在保證每年8%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需要發放至少7萬億元的信貸時,在面對愈來愈難以管控的商業銀行放款衝動時,在新增外匯占款勢頭難以遏制時,央行要控制融資總量抵禦通脹來襲,除了央票、存款準備金這些政策工具之外,就是最具殺傷力的利率調控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