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股市泡沫:孕育龍種還是滋生跳蚤

http://www.CRNTT.com   2011-06-01 11:19:59  


  中評社北京6月1日訊/日前有媒體披露3月至今有18家中國公司被納斯達克或紐交所停牌,自去年起被全球資本市場持續熱捧的“中國概念”似有頻臨破裂之憂。然而,有泡沫未必就是資本末日,大浪淘沙始見金的例子並不鮮見。關鍵在於,當中國股市的泡泡幻滅之時,留下的是百煉成鋼的好公司還是打回原型的一地雞毛?

  一、2000年美國泡沫後,中小網路精英從谷底崛起

  納指創歷史最高紀錄後高位跳水,約有50%的網絡公司活過2004年

  如果對迎面而來的泡沫無法躲閃,那不如探討如何在冬天活下去。在美國,有許多公司歷經泡沫後的成長軌跡證明了這種可能性。從1998年10月起,作為新經濟晴雨表的納斯達克指數從1500點一路上揚、持續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納指創下5132點的歷史最高紀錄後高位跳水。至2002年底IT業市值縮水5萬億美元,10年後股指依舊在2000點徘徊。這場泡沫讓給很多股票慘淡收局,《華爾街日報》稱收錄在2000年3月道瓊斯互聯網指數中的40家公司里只有10家挺到了現在, Lycos、MP3.com、eToys等公司都成永遠的過去時。在更廣泛的領域,亦有研究表明,約有50%的網絡公司活過了2004年。

  50%的成活率至少反映兩個事實,一是公共財富的毀滅不盡然會導致公司關閉。例如蘋果,從2000年3月的30美元左右下降到一年後的10美元左右(比對現在股價),隨著iphone等產品的推出,迄今已上漲到了350美元左右。二是網路經濟的大部分參與者都很小,可躲過金融市場風暴的衝擊。一篇刊登在英國《金融學家》雜誌的研究報告顯示,網絡泡沫時期的新加入者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大多數幸存者並不是亞馬遜公司(Amazon.com)或eBay這樣的巨頭,而是更小的公司,如向大、中學校摔跤愛好者出售用具的wrestlinggear.com。

  塑造美國商業文化的大公司要麼在泡沫時期形成的,要麼也可追溯到後泡沫時代

  更長遠來看,沒有一個國家擁有資本市場卻可以避免泡沫的侵擾。關鍵是泡沫之後留下了什麼?美國數次泡沫,留下了便捷的鐵路網、汽車公司以及稱霸世界的幾家.COM公司。丹尼爾.格羅斯在《大泡沫》一書中直接認為金融、房地產、互聯網、能源泡沫對經濟有益,但前提條件是泡沫中留下的商業基礎設施得到重新利用。

  據他觀察,完善的破產體系使在泡沫中建造的基礎設置如房屋、電線、光纜和鐵路並不會隨著主人的破產而消失,而是很快被擁有新的商業計劃、低成本生產力和更好資本結構的企業家重新利用。例如,20世紀90年代美國企業投入300億美元在10年內建造了9000萬英里的光纜。2001年只有5%的光纜處於工作狀態。但最終,在泡沫中找到生存之道的企業建立了廣泛的網絡。到2006年,8400萬美國人和42%的美國家庭可以用寬帶上網,Vonage、Skype、Google、eBay等知名企業就在這個平台上誕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