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各地融資平台風險的可靠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1-06-08 08:15:25  


及時規範清理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有助於規避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防範過度透支政府信用誘發金融體系風險。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央行6月1日公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最大、也是最吸引人之處,就是詳細、完整地給出了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評判的最新官方口徑。經過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的清理規範工作,貸款增速平穩收縮,由50%以上降到20%以下,緩解了持續高速增長態勢,也局部解除社會對政府融資平台風險的過度擔憂。但該報告未能全面消除國人對平台貸款風險未來持續行“注目禮”的特殊關注。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金融學院公共經濟管理學院博士溫建寧文章指出,在嘗到了融資平台能源源不斷供應資金的甜頭後,地方政府熱衷設立各種平台性公司運作其“招商引資”項目,這類公司無論數量上的增長,還是平台運行資金數目的增長,其累計風險已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截至2010年末全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增長到了1萬餘家,其中監管力量相對薄弱的縣級和縣級市占比高達70%,數量上的淨增長之迅猛令人咋舌。若以全國2862個縣(含縣級市)的簡單統計,縣均平台公司就有3.49家。若以2010年貸款餘額47.92萬億總量推算,融資平台貸款總額足有14.376萬億,每縣平台貸款平均數值為5.023億元。單純考慮數據比較,估計極有可能超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總量平均值。

  文章表示,經濟主動轉型,少不了解決結構問題,而地方政府投資擴大化恰是最為突出的結構問題,甚至有局部地區存在投資盲目攀比,缺乏約束邊際瘋狂“燒錢”重複投資的傾向,其投融資平台正好扮演了籌集資金的關鍵角色,為滿足各種建設項目急迫需求,平台實際運行中難免經常超越合法邊界,過量融資、高風險使用資金事件多有發生,甚至局部性繞開了金融部門的必要監管。地方政府這種不顧自身財務承受能力的市場介入,完全超越現實的對商業化“經營城市”的深度迷戀,雖然一時間帶來了城市面貌的改觀,但償貸風險在融資平台的不斷累計和增長,不但給地方政府信用累計了巨大潛損失,也給地方財政能力造成支付壓力和風險。及時規範清理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有助於規避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防範過度透支政府信用誘發金融體系風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