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單飛”的南科大需要更多掌聲

http://www.CRNTT.com   2011-06-08 10:28:00  


   
中國的“加州理工大學”需要更多的寬容和支持

  如果連南科大這樣的改革試點都不能容納,那麼全社會可能對今後中國改革的勇氣和寬容度產生懷疑。

  現有的高等教育問題叢生,為什麼不改革?

  那顆大的改革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社會各界都深知中國高等教育體制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大學行政化的問題尤其嚴重。在全球來比,無論是在科學研究,還是為中國社會培養與時俱進的人才方面,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都存在嚴重的問題,中國高校的全球排名、中國高校畢業生的質量與素質,都呈現下降趨勢。中國經濟實力如此強大,高教投入也在逐年增多,為什麼中國的大學培養不出大師?既然現有的高等教育問題叢生,為什麼不允許南科大這樣的改革嘗試?

  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會失控?

  南科大的改革嘗試並不會導致中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失控。如果要“扼殺”南科大的改革,“失控”的說法是最具殺傷力的。但這種情況顯然不會發生,不必引發有關部門的擔憂。南科大的創辦者只是想辦一所“中國的加州理工大學”,其辦學理念是以科研為核心。深圳市政府是南科大的主要發起者、重要的資金提供者、理事會的重要參與者,換句話說,深圳市政府最終能保持對南科大辦學的關鍵控制力。政策部門應該放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上的一所高教改革試點學校,絕不會成為“不穩定因素”,不必擔心失控問題。對那些心存擔憂的行政部門,我們要問:南科大的問題再“嚴重”,也比不過當初“姓資姓社”的問題大吧?鄧小平是怎麼做的?此後的中國改革又是如何做的?

  改革需要勇氣和寬容

  高等教育改革是展現中國改革的一面鏡子。中國當今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而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一個高度縮影。在三十多年的經濟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未來面臨著更深層的改革需要,中國還有沒有改革的動力?有沒有繼續改革的勇氣?高等教育改革是一個不觸及根本的、適宜的改革試驗區。如果連南科大這樣的改革試點都不能容納,那麼全社會可能對今後中國改革的勇氣和寬容度產生懷疑。 

  南科大的改革要重歸教育和學術“本原”

  南科大的改革,是一次重歸教育和學術“本原”的試驗。中國大學出不了大師,恐怕與中國大學的辦學理念、高教體制與高校管理方式有很大關係。1931年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對大學和教育曾有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從全世界的大學發展來看,大學的發展一是要有大師,二是能培養大師。要實現這個目的,必須讓教育回歸培養人才、追求學術這一“本原”目的。現在有朱清時這批學者想在南科大做這個試驗,為什麼不能寬容接納呢?
 
  “單飛”的南科大注定面對更多困難,付出更多艱辛

  就像李娜的勝利並不是舉國體制下的勝利,要面對更大的困難;付出更多的艱辛一樣,南科大的教改與現行教育體制注定有一個博弈、爭論與角力的過程;有一個從實踐到觀望再到認可的過程,否則連改良都算不上。當然,對南科大的改革,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宏觀層面上容許其試錯,在微觀層面就如何與現行教育體制相銜接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拿出一個與“基本法”精神一致、可供參考的基本路線圖。這樣就可以讓南科大在摸爬滾打中少走彎路,少費周折,尤其是減少無謂的爭議與焦慮。

  期待南科大排除一切干擾,大膽地往前走。只有靠自己走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拿出南科大畢業生叫得響亮的實力來證明理想的豐滿,沒有第三路可走。當南科大成為“教改版李娜”之時,今天逼著考生參加高考就會像堵住李娜單飛之路那樣成為笑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