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複雜經濟形勢下仍需維持擴張性財政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1-07-08 08:29:46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文章指出,面對這些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中國的財政政策非常明確,那就是在貨幣政策合規穩健情況下財政政策必須積極,體現出擴張特征。為什麼在宏觀上要選取這樣一緊一鬆的搭配呢?從財政角度至少可以勾畫出四點理由:

  第一,4萬億的政府項目投資部分仍需要後續資金投入,這種實際的資金需求必須得到滿足。

  第二,民生方面還需要巨大資金,最明顯的是新醫改,決策層已明確規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立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起初測算財政資金增加投入是8500億元左右,這8500億和4萬億基本沒有重合,需另外籌措,現在已經投入了幾千億。再往前測算,總量已上升為1萬多億元,這些也客觀要求財政政策要有一定的擴張。

  第三,某些基礎設施表現出明顯的瓶頸制約,亟需完善。基礎設施等社會生活的支撐要素瓶頸制約一旦凸顯出來,便可能對整個社會運行形成威脅,比如前期出現的京藏高速擁堵、市內交通體系擁堵等。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升級換代需要大量資源投入,包括財政政策的支持。

  第四,緩解中國物價上漲壓力需要財政政策的結構性擴張來增加有效供給。中國現階段物價上漲的第一大因素是食品價格,因此,在貨幣政策適當抽緊的同時財政政策必須盡快有針對性地發揮自己的“點調控”功能,提高有效供給水平。比如財政部要進一步運用自己的資金,給農民補貼,使糧食和農副產品供給在今後一個時期能夠上升,使供需趨向平衡。另外,還可動用物資儲備,比如庫儲豬肉投放就能起到平抑物價的作用。又比如住房問題,增加公租房已成為重要的調控方向,但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設仍需要財政支持。

  文章表示,當然,在保持基本框架前提下,財政政策應審時度勢,掌握擴張的力度,沒有必要就不要再增加擴張方面的砝碼。而且從邏輯上講,明年、後年應該說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財政政策自然而然進入所謂擴張的淡出過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