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京學者: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的建議

http://www.CRNTT.com   2011-08-07 00:11:45  


 
  二是主張從構建統一模式的視角來破解兩岸政治問題。李家泉教授在2001年出版的《兩岸“雙贏”之路》一書中,將兩岸官方學者提出的統一模式分為“主權與治權完全統一”、“主權與治權完全分離”和“主權統一與治權分開”三大類,共102種模式。之後,他在2010年出版的《台海風雲六十年》一書中,將學者們近年來提出的30種方案或模式增加了進去,共計132種。這些模式如“一國兩治”、“一國兩體”、“一國兩府”以及李家泉未提及的“一中三憲”等,對破解兩岸政治難題都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提出這些模式的學者都是各抒己見,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嫌,缺乏互動和交集,從而難以形成共識。

  三是認為要破解政治問題,須在兩岸關係中構建交往理性。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教授唐樺指出,兩岸在交往和對話中要超越主客體二元對立的思想觀念,注重主體間性、學會傾聽,以建立一種以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和交流為核心的兩岸交往理性。(注3)此研究視角比較新穎,值得借鑒,但其側重理論研究,缺乏對具體路徑的分析和闡述。

  由於以上研究存在不足,何不另闢蹊徑?思路決定出路,觀念一轉天地寬。本文擬借鑒南非蒙特佛利會議(Mont Fleur Conference)經驗,分析和闡述破解兩岸政治難題的新路徑。

  南非蒙特佛利會議的內容及其影響

  20世紀90年代初,南非處於從種族隔離制度向種族平等的民主制度過渡的政治變革期。政治變革期的南非,處於無政府狀態之中,政權喪失合法性,經濟停滯,政治暗殺事件不斷,各種利益矛盾盤根錯節。人們對南非的未來感到困惑與茫然。蒙特佛利會議就是在此種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南非未來10年可能的發展狀況,它因在南非開普敦市蒙特佛利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而命名。會議的總召集人是南非西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ern Cape)教授皮爾特‧拉諾斯(Pieter Le Roux),協調員為黑人社區的一位領導人--桃樂茜‧博薩克(Dorothy Boesak)。拉諾斯邀請了22位在南非較具影響力的、來自不同利益團體的人物。這些人主要包括左翼政治激進分子、非國大官員、主流經濟學家、工會代表、資深學者和開明的白人企業家等。另外,他還邀請了預景(scenario)規劃大師亞當‧卡漢(Adam Kahane)來協助進行方案設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