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央企面臨調結構關節點的寓意

http://www.CRNTT.com   2011-08-19 08:33:59  


 
  央企盲目多元化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自己和自己打架。據國資委方面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40餘家央企控股的110多家上市公司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業競爭,這些企業約占央企上市公司總數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都是國字號,都是體制內,都在向主管部門要政策……久而久之,作為最大“國資控股公司”的國務院國資委唯有和稀泥一途而已。

  可見,央企如今選擇向後轉、做減法,是矯枉必過正的直接反映。科斯在《企業的性質》這篇著名論文中已經指出,企業組織的設立不僅是節約交易成本的一種選擇,企業也存在一個合適的邊界。這意味著,企業並不適合無限制做大,規模擴張並不總能維持起碼的邊際效益。反觀現狀,央企的跑馬圈地既招致了侵占民企發展空間的指責,又要承受在快速發展後,受制於經濟大環境而不斷做資源整合的痛楚。

  就產融混合而言,中國並非不可做金融控股集團的嘗試。但這以金融集團做先行先試更為合適,特別要講究業務基礎和市場經驗。我們講了好多年要警惕產業和金融捆綁造成日本式的“大企業病”,但到了現實中,有關部門還是架不住強勢央企的軟磨硬泡,開了一個個口子。生一堆孩子容易,掐死一個難,在日後一次次市場洗禮中,一個個“小巨人”又都要或主動或被動地轉型、轉賣,這不是折騰是什麼?

  文章最後說,央企知所進退,總比一味猛衝猛打要可取。但需提醒有關部門的是,央企的進退當由市場機制而非行政指令主導,否則的話,或許效果將難如人意,還可能使得國有資產再一次蒙受人為幹預造成的損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