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湧:駱家輝需挑戰中國式的種族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1-08-24 12:01:49  


薛湧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薛湧的文章“駱家輝需要挑戰中國式的種族主義”,內容如下:

  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抵京履新,引起不小的轟動。作為首位華裔駐華大使,本該“衣錦還鄉”的他,卻“寒酸”入京,其平民做派和前呼後擁的中國官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宣示“美國價值”以及美國的“軟實力”,似乎沒有比這樣的開局更有效的了。不過,駱家輝還必須面臨一個更大、更長期的挑戰。那就是清除中國式的種族主義。

  中國人喜歡把到海外居住的華裔叫“二等公民”。在駱家輝就任之前,百歲老人楊絳的一段話被廣泛報道:“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願意。”錢鐘書、楊絳夫婦是20世紀中國學術界罕見的奇人,對西方文化也相當熟悉。楊絳說這種話,當然有相當的影響力。但是,錢楊夫婦的西方經驗,主要限於二戰以前。當時在整個西方社會,確實有著對東方人強烈的種族歧視。一位史學前輩告訴我,包括陳寅恪在內的許多史學前輩,游學哈佛時都住在同一棟房子里。因為當時肯租給他們房子的就那麼一家房東。說那時中國人是“二等公民”,千真萬確。

  但是,二戰後西方在這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謂“中國人是二等公民”這樣的話,美國的白人是不會說的。為什麼?這叫種族歧視。你敢說這話,工作和事業還要不要?朋友還要不要?上網查一下就知道,駱家輝出生那年,中國人(即所謂華裔)在美國人口中占0.1%。但占成功人士的比率至少大十幾倍。即使是他們那代人,也是在種族歧視中長大的,只是境況比二戰前大為改觀。特別是民權運動後,種族歧視如果不是非法,至少也屬於“政治不正確”。所以駱家輝一代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遠比一般的美國白人成功。到了今天的華裔孩子,即使駱家輝那代人所受的歧視大多也已不太能想象了。與此同時,華裔的比率已經在美國人口中提高了十幾倍。下一代華裔在美國社會的成就,恐怕是現在這代人很難想象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