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拐點”與發展中國家自主性

http://www.CRNTT.com   2011-09-09 08:57:19  


李昌平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認識全球化背景下一般製造業梯度轉移過程中的‘中國拐點’,對中國和中國之後的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有重大指導意義。即在‘中國拐點’之後步入現代化的所有發展中國家,幾乎都不可能靠複制亞洲‘四小龍’之前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導向工業化’模式實現城市化和現代化了,必須探索有別於亞洲‘四小龍’之前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新道路。”此間知名學者李昌平今天撰文《“中國拐點”與發展中國家自主性》:
 
  什麼是“中國拐點”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一般製造業一直是梯度轉移的。在中國進入全球製造業梯度轉移工業化之前,全球一般製造業的格局是少數人為多數人搞製造,但在中國加入全球一般製造業梯度轉移之後,全球一般製造業出現了“中國拐點”——由少數人為多數人搞製造轉變為多數人為少數人搞製造了。在全球一般製造業出現“中國拐點”之前,一般製造業100元GDP轉化為國民收入70元,在工業化中後期基本可完成城市化,即85%以上的農民轉化為市民,社保、醫療、教育、生態等現代化水平都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可是,當全球一般製造業梯度轉移進程出現“中國拐點”之後,一般製造業100元GDP轉化為國民收入只有35-40元了,因此,雖然我國“出口導向”工業化搞了快30年了,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但有戶籍的農民數量還有9.4億,比30年前還多出2億多,社保、教育、醫療、生態等現代化水平也遠遠落後於亞洲“四小龍”及更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即城市化大大落後於工業化,這就是製造業全球梯度轉移進程“中國拐點”出現之後的重大改變——發展中國家依靠“出口導向”工業化實現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走不通了。

  什麼是自主性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