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解碼中國式越獄

http://www.CRNTT.com   2011-09-22 09:36:51  


越獄,如何成為可能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河北省深州監獄一名罪犯於9月11日脫逃後,引發媒體和社會的持續高度關注。截止9月21日,越獄犯王振輕仍未落網。[詳見鏈接]
河北省深州監獄是關押重刑犯的監獄,這座能稱得上破敗的監獄因王振輕的越獄脫逃而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王振輕逃出深州監獄時,至少突破了4道關卡(圍牆或鐵絲網)。

  身陷高牆之內,囚犯究竟如何得以越獄?實際上,每一起越獄案件的背後,制度性因素都起著決定性作用。騰訊評論今日話題登載專題文章“解碼中國式越獄”:

越獄的歷史與現狀 
 
  1951年-1981年:專政管理 越獄罕發

  從1951年新中國監獄創建到1981年“第八次全國勞改工作會議紀要”頒布,黨的“政策意志”主導著監獄管理。

  由於全國大氣候形成的專政態勢(如對於出獄的罪犯,有時會扣上頂“帽子”,繼續接受管制),這一時期監獄工作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就。在監管條件極差、管理幹警不足、自然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罪犯脫逃。
 
  1981年-1994年:制度錯軌 亂象叢生

  當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撥亂反正的新的歷史時期後。部分監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監獄工作的宗旨。當外部自由經濟與計劃體制下誕生的監獄接軌時,亂象立刻顯現——

  這一時期監獄出現的在犯人中搞生產承包、以創造的產值多少減刑期,以及九十年代初期監獄出現的在犯人及其家屬中搞“捐贈”、以“捐贈”的錢物多少減刑期,事實上形成了部分罪犯“自由改造”、“囚犯不囚”的狀況,造成罪犯脫逃率、違規率上升,改造質量下降。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不為人所熟知,在1979年《刑法》公布後,許多勞改農場(監獄)的主要看押對象不再是政治犯,而是刑事犯,後者的危險程度明顯高於前者。

  可以說,在1983年“嚴打”前後,罪犯的越獄率相對是比較高的。如廣西省,80年代時監獄罪犯脫逃率曾經高達2.5%以上。
 
  1994年至今:法律主導 步入正軌

  以1994年“監獄法”頒布為時間節點,法律主導終於取代了“政策意志”,成為了監獄工作發展的必然選擇。

  2004年時,時任司法部副部長範方平透露——“中國監獄罪犯脫逃率在過去10年里下降了96.7%,監獄內發生犯罪的比率也下降了83.3%……監獄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2000年全國共脫逃罪犯225人,2004年下降到了46人,2005年後人數則更少了。到2007年,全國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了犯人零越獄,有150所監獄連續10年零越獄,有550所監獄連續三年零越獄。同樣是廣西省,在“十五”期間的脫逃率只有0.0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