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祖貴:叙利亞漸成中東變局新焦點

http://www.CRNTT.com   2011-09-26 10:00:23  


這是9月15日在叙利亞南部德拉省省會德拉市拍攝的被武裝分子燒毀的德拉省法院。3月18日,叙利亞南部德拉省省會德拉市爆發大規模游行抗議活動。後來反政府抗議活動從這座城市蔓延至全國各省,德拉市因此成為這次風波的中心。 新華社發(巴西姆 攝)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訊/“如果阿薩德政府在較長時期內仍不能打破與反對派的僵局狀態,或者未能防止內戰爆發,且不能很快結束內戰,並造成更大規模的平民傷亡,那麼,阿薩德政府的執政基礎就可能受到進一步削弱,使美歐內部主張推翻阿薩德政府的聲音獲得更多理由,使美歐通過較低成本的軍事干預等推翻阿薩德政權的可能性增大。若真如此,那中東大變局的車輪將再度提速。”此間國際政治學博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高祖貴今日在學習時報撰文“叙利亞漸成中東變局新焦點”,全文內容如下:

  近來,國際社會對叙利亞局勢的關注明顯升溫。特別是隨著利比亞問題的走向逐步趨於明朗,國際社會的關注漸顯“疲勞”,人們開始把目光向可能形成中東變局“暴風眼”的叙利亞問題聚焦。

  叙利亞局勢之所以被聚焦,從叙利亞本身看,一個基本原因是它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小國”,儘管只擁有18.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2400萬人口,卻由於地處地中海東岸、西方基督教文明和東方伊斯蘭文明交匯通道的戰略地位,而長期屬於土耳其、以色列、伊拉克和伊朗等中東大國或強國乃至美歐俄等區域外力量的爭取對象。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從整個地區乃至世界的視角看,叙利亞局勢發展具有“牽一發而動中東全局”的特殊重要性,其結果將直接影響巴以矛盾、黎以衝突、伊朗與美國和以色列的矛盾、伊拉克重建局勢等中東重大問題的走向。中東此輪已經持續近10個月而仍在滾滾向前的大變局,如果粗略地說突尼斯、埃及和巴林是第一波,利比亞問題是第二波,那麼叙利亞和也門的局勢變化可以算是第三波。只是三波之間並非此起彼伏,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彼此相接叠加,才使得地區局勢倍顯動蕩。如今,在突尼斯和埃及新的政治框架尚未確立、利比亞局勢仍有較大變數的情況下,如果叙利亞局勢發生重大變化,那勢必激起新一波變局。

  叙利亞局勢的發展與利比亞局勢的演變相似,從今年2月以來,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起初是反對派組織的遊行抗議示威並與政府警察力量等發生衝突,然後抗議示威規模不斷擴大並伴有暴力衝突進而導致政府派出軍隊加以鎮壓,如今則處於全國大規模抗議示威和暴力衝突明顯升級的第三階段。期間,阿薩德政府軟硬兩手並用以應對危機。軟的一手包括取消緊急狀態法,釋放政治犯,舉行各黨派參與的民族和解對話,宣布將舉行民主選舉和起草新憲法草案,修改法律,實行多黨制和媒體改革,推進經濟改革和改善民生。硬的一手諸如對內動用大批軍隊在全國範圍內彈壓反對派,收繳武器,平息抗議示威,恢復社會秩序;對外決不示弱,堅決反對美歐批評和對叙實施的制裁。但衝突不僅沒有由此平息,反而在8月底和9月初進一步升溫,大有為更大的風暴蓄勢儲能之態。
 
  從目前情況看,叙利亞局勢的發展首先取決於阿薩德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較量。
 
  就阿薩德政府而言,它仍在堅持用軟硬兩手並重推進的辦法來應對危機,而且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軍隊和警察作為其後盾至今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但其面臨的外部壓力則明顯增大。美國總統奧巴馬政府的立場已經從之前的要求他要麼改革要麼交權又逼進了一步,在9月18日首次公開要求阿薩德政府下台,並實施更加嚴厲的制裁,通告因私在叙的美國公民盡快撤離和計劃前往中東的美國公民推遲出行。緊隨其後,英、法、德、加等西方國家領導人相繼發出同樣的聲明,歐盟還宣布將中斷從叙利亞的石油進口(占叙出口石油的88%)。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發表言論稱,阿薩德政權繼續武力鎮壓反對派示威者,不會長久,最終將倒台。就連叙利亞的中東盟友伊朗的態度也有所鬆動,從之前的明確反對外部干預叙利亞局勢,轉而敦促阿薩德政府採取措施減少平民傷亡和盡快實現穩定。阿薩德政府開始面臨一定程度的國際孤立。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