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曉靈: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1-10-01 08:40:55  


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中評社北京10月1日訊/2011年中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淘汰落後產能、發展節能降耗產業的經濟政策,總體上保證了經濟發展平穩,上半年保持了9.6%的GDP增速,投資增速持續加快,消費增長穩中有降,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貿易順差同比減少,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由此,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保證了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通貨膨脹上升的趨勢得到了遏制。

  上海金融報發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文章指出,但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首先,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各國政府刺激政策推動下遏制了擴散勢頭,同時也惡化了一些國家的財政狀況。希臘、西班牙、意大利主權危機是長期財政危機積累的結果,解決主權債危機,就要面對調減赤字,安撫民心與經濟增長的矛盾。

  現在在歐元區里面,各國在解決各自財政問題與加強歐元區財政統一中達成共識:各國同樣面臨強化財政紀律與維護經濟增長的難題,這個矛盾是有統一的貨幣政策,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這些國家的財政赤字在擴張,為了達到讓市場信任、恢復市場信心的目的,必須調減財政赤字。而調減赤字有兩條路,即加稅和減支出。但事實上,面對全社會民眾利益的調整,各國政府都非常艱難。

  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中國的經濟本來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就該有一個調整,但是當時為了要鼓舞信心,中國採取了保證經濟高速增長,但代價是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和財政債務的壓力。中國政府債務儘管賬面數字不高,卻同樣面臨著不能再走信貸擴張和財政擴張的道路。因而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為什麼是大概率事件?第一,外需的減少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更大的轉型壓力。首先,在出口上,美國和歐盟因為要解決自己國內的一些問題,由此對中國的需求不會很大。雖然,新興市場國家對我國的需求會有一些增長,但也不會很強勁。因此,中國在外需方面會減少,經濟增長需加大內需。第二,為落實十二五規劃,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的轉換,也會要求一些產業逐漸減速。第三,房地產調控,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發展戰略調整,會減少投資拉動的動力。第四,政府投資能力受限,內需增長乏力,外資減少使得經濟增長的動力減弱。這四個方面都會造成我國明年的經濟減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