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孫立堅:中國暫時不應加盟TPP

http://www.CRNTT.com   2011-11-14 09:00:49  


 
  首先,TPP涵蓋21個領域,而且不考慮對方國家的發展狀況,採取一刀切的自由化原則,尤其在知識產權保護、基礎產業的對外開放方面,要求得比WTO更為嚴格,這顯然不利於像中國那樣得還處在保護民族幼稚產業、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印度等都沒有表明參加的意圖,日本農業和醫療行業與其他國家相比有著自己的“特殊要求”,單純從性價比去競爭有可能失去很多市場份額,為此國內反對加盟的聲音非常強烈。但是,出於維護日美戰略同盟關係的需要,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和黨內的反對聲音還是不得已表示了參與建設性討論的意向。這讓旁觀者韓國也感到了幾分意外。而韓國已經和美國與歐洲簽訂了雙邊FTA關係,也與很多亞洲國家簽署了這樣的關係,所以,關稅下降的利益它不用再擔心了,但是,是否把自己再栓到TPP框架中而削弱今後自己的談判能力,韓國目前持有了謹慎的態度。

  其次,美國大量的跨國企業早已經布局好亞洲市場,一旦TPP正式啟動,美國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亞洲其他國家雖然也能享受同等的關稅減免待遇,但由於赴美的運輸成本和產業集群效應低而導致的交易成本增加會使得關稅效應大打折扣。另外,美國技術創新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方面有著鮮明的比較優勢,通過打開外部市場的遊戲規則設定,來謀求危機後美國在全球市場中的最大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TPP可以看作是當年美國向發展中國家兜售“華盛頓共識”的一個翻版。尤其是美國國內經濟受阻、需要向美國競爭力的比較優勢鮮明的地區開拓的時候,美國就會向那個地區乃至世界推銷起有利於自己的“自由化標準”。當然,這次我們希望看到在接受美國標準的國家今後遇到了麻煩,美國是否會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推卸責任,去指責對方國家治理上的缺陷。

   第三,中國對TPP的框架至少會有兩點異議:其一,為何在亞洲已經有很多合作的框架下再去另起爐灶,尤其是亞洲的整體利益在TPP中是否會得以充分體現?過多的經濟聯盟的建立,互相之間是否反而出現對貿易和投資的擠出效應?其二,中國雖然是世界經濟的第二大國,但是我們產業的結構和企業技術與管理的方式還不足以我們能夠在開放的舞台上去公平的競爭,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支持可能比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來向中國謀求更多的商業利潤的方式,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繁榮和由此帶來的世界經濟復甦的目標而言要更加有意義得多。有時候看似公平的競爭,但因為是把不同級別的拳擊手放在一個組較量,所以,結果當然就顯得非常不公平了。從這個意義上講,TPP的框架可能暫時不適合中國的加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