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變局下中國如何爭取無危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1-11-23 08:25:22  


正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長久衝擊的世界經濟,體系、制度、格局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訊/正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深刻而長久衝擊的世界經濟,體系、制度、格局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站在這樣一個歷史關口,邁向新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面臨著自主和持續穩定發展、實現無危機增長這三大課題。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副教授陳啟清文章表示,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帶來了中國持續三十多年的高增長,但也引發了經濟對外依賴的問題。中國經濟目前的格局是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這種在全球經濟中的分工地位,使得中國經濟異常脆弱,很容易受到外部衝擊。在上游,由於中國龐大的生產能力需要從資源國進口大量的資源和能源,而少數資源國又把持了資源和能源的供給,導致我們在資源能源的價格上受制於人。在下游,我們龐大的生產能力迫切需要美國、歐盟這樣的消費者來消化。由於中國商品的競爭力還主要建立在成本基礎上,沒有多少差異化,可替代性比較強,因此,在出口中往往受制於國外的進口商。“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59.05%,這在大國發展史上很少見。同時出口又高度依賴外資,去年外資企業在中國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高達54.65%。出口對GDP的貢獻率似乎不高,但如果考慮到可貿易部門的投資、可貿易部門從業人員的消費,這一比例將高很多。高度依賴外部需求的發展模式,還形成了持續且規模日益擴大的貿易順差,導致中國外匯儲備高速擴張,外儲快速增長又引發流動性過剩,促發經濟過熱和泡沫經濟。

  文章指出,毫無疑問,中國需要積極調整在現有國際經濟體系中建立起來的依賴外部需求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為此,需要積極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把中國製造的商品更多地放在國內市場消化,形成從生產到消費的國內經濟大循環。需要大力推動對資源國的出口。這既可以建立中國和資源國之間的雙向制衡,又可減少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賴。當然,更要積極培育進口力量,增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

  中國今天的經濟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由於基礎薄弱,人口眾多,仍處發展中國家之列,而目前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期,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再有,幾十年高增長積累了大量資本,如果沒有可持續增長的實體經濟,這些資本很可能進入虛擬經濟領域,造成嚴重的泡沫經濟。因此,推動經濟持續增長,仍然是我們在未來較長時間必須關注的主題。當然,要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非得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不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