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郭慶祥聊秋拍:泡沫和投機因素該被擠出去了

http://www.CRNTT.com   2011-12-09 14:14:03  


藝術品收藏家 郭慶祥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訊/在大陸收藏圈,熟識的人都稱呼郭慶祥為老郭。這位著名收藏家前不久剛剛獲頒2011美術報年度人物。在今年秋拍大幕即將落下之際,老郭有話要說。

  聊拍賣:對於買家和藏家來說,去年之前買不到東西,基本讓融資基金包了,但來年是好機會

  今年秋拍的一大特點是拍賣行提高保證金,榮寶甚至達到了100萬元,實際上沒有必要,但這也說明媒體報道的四成到六成價格高的拍品成交後不提貨的現象是存在的。分析原因,與文化上市公司和藝術品交易所整頓有關。對於藝術品交易所這類新事物大家應當支持,但要講究社會責任,在慎重論證其科學性的前提下,完善健全法律法規後再推出。以投機者炒概念形式的融資,向來是真假不管、藝術價值不談,緊縮管理後,在拍賣行從買賣兩頭都要收取大量傭金的情況下,令他們受到了約束,不敢炒盤。

  但我並不贊成市場下滑的說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市場表現肯定是不好,只能說大家更理性了,這是很大的進步。我認為,理性化最重要的表現是,假畫流標多,沒有清楚出版著錄的拍品價格上不來,買方不再被那些不負責任的所謂專家“騙” 。對於買家來說,掌握出版物信息很重要,像我們給吳冠中在中國美術館和法國舉辦展覽時出版的畫册,吳冠中都會一幅幅看,然後簽字,再給出版社出具授權書。因此,只要是正規出版物,保證是真品的作品今秋拍賣還是在穩步上漲,市場價格明顯提升,出來一幅就賣得很高,像近年來李可染的作品賣到1000多萬元一平尺,吳冠中精品更是賣到了一億多元一幅。

  另一個表現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作品多流拍。今年秋天,吳大羽、趙無極、李可染、吳冠中、潘天壽、石魯等創新畫家的作品一直在上漲,當然前提也是真品;抄寫、臨摹落後繪畫體系的作品,如陳逸飛的基本都流拍或者是按底價拿走,甚至有被送畫人自己馱回去的嫌疑,國畫中,閉門造車、千篇一律、模式雷同的禮品畫、商品畫的價格也還在往下走。

  對於買家和藏家來說,去年之前買不到東西,基本讓融資基金包了,但來年是好機會。全球經濟衰退,中國藝術品市場受此影響,投機者少了,他們撤走以後,市場穩定,泡沫少了。當然還會有一些理性的基金進來,他們的目的不是圈錢上市,幾個朋友或幾家公司買准買對買好隔幾年再把作品賣了分錢的現象還是存在的,這也是來年的一個苗頭。但大家都明白一定要買好的藝術品,而不是盲目跟著炒,這一點比較突出。假的作品賣幾億元肯定不正常,從幾萬元、幾十萬元被炒到6000多萬元的作品其實已經與藝術沒有關係了。從1993年開始藝術品拍賣至今,我們已經積攢了近20年的收藏經驗,泡沫和投機因素該被擠出去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