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龐中英:認清美歐危機差異再對症下藥

http://www.CRNTT.com   2011-12-21 11:05:02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龐中英日前撰文“認清美歐危機差異再對症下藥”,文章說,有人用“全球(國際)金融危機”來形容當前的金融危機,似乎“全球”有一個統一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全球金融危機只是一個統稱,可以說是一個不怎麼准確的提法,因為金融危機至少在美歐的形成原因和表現形式是很不同的。筆者認為,若是我們僅僅看到歐美金融危機的相似性和共同性,而忽略了危機在各個經濟體之間的差異,則可能要犯下大的政策和決策錯誤。

美歐面對的危機根源和應對方式差別很大

  看看美國和歐元區兩地,世界經濟中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系,金融危機是很不同的。這種不同包括金融危機的根源,以及應對金融危機的方式的不同。尤其是,在解決方案上,美國和歐洲(歐元區)的做法有重大差別。

  美國和英國的金融危機也許是真正的金融危機,因為在過去40年,美英的經濟高度“金融化”。而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案,美英也是金融的,也就是說主要依賴美英的中央貨幣機關,大量發行貨幣,繼續容忍高築債台,在削減財政赤字上並不真心。與美英相比,歐洲大陸國家,其金融危機是在美英金融危機後才爆發的,且主要以債務危機為主,而債務危機也帶來了貨幣(歐元)危機。

  當美英都紛紛通過“量化寬鬆”印刷貨幣,自我解決公共債務問題時,歐元區卻不這麼做,因為它對金融危機的認識與美英不同。歐元區領導人認為,依靠各個政府的“刺激”行動來恢複經濟,以及攀比哪國政府的“刺激”計劃投入更多,後果將是嚴重的,因為這是以帶來新問題為代價解決舊問題。

  早在2009年,時任德國財長佩爾.施泰因布呂克就警告過:當全球經濟複蘇時,世界將面臨高通脹和“危機後的危機”。現在看來,歐元區不但不配合美國的“刺激”行動,反而實行了普遍的緊縮財政開支政策用來“反危機”。 美歐之間針對解決金融危機的方式和方法發生第一次正面對抗。

  如果2008-2009年歐元區國家也像其他經濟體一樣采行更多“刺激”計劃,則今日他們的主權債務危機和歐元遭受的壓力將更加沉重。當年,中國和其他非西方的G20國家都響應或者接受美國的號召,實行了大規模“刺激”計劃。唯獨歐元區沒有實行。應該看到,歐元區是棋高一著,當然那是一步險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