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後金正日時代:朝鮮軍事現狀及局勢前景評析

http://www.CRNTT.com   2011-12-21 11:26:48  


朝鮮雖然只有2千萬人口,但是卻擁有超過100萬大軍。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朝鮮國家電視台的播音員19日宣布金正日於17日早上8點30分去世。朝鮮國家媒體當天也開始呼籲朝鮮全國接受年輕的金正恩管理國家。對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朝鮮現在和未來走向如何發展,各方都極其矚目。

朝鮮的軍事戰略是全力進攻
 
  朝鮮的軍事思想繼承自蘇聯 

  說起朝鮮軍力,首先必須明確的是:雖然朝鮮戰爭後形成了對峙,但武器裝備的優勢一直在美韓一方,而且這一優勢還隨著新軍事技術革命而明顯強化。看起來奇怪的是,現有信息普遍顯示,朝鮮面對這樣的強敵,卻保持著強烈的進攻姿態,其兵力部署和武器裝備的開發基本圍繞著在戰爭初期給對手以毀滅性打擊這一目標展開。

  這樣的格局,一方面有朝鮮深受前蘇聯軍事思想和軍事援助影響的原因,或許還有主動統一全國的政治動力,但更重要的,還是朝鮮的選擇並不多。

  朝鮮這個國家,除去建國前的抗日武裝鬥爭,只經歷了一場戰爭,即朝鮮戰爭。但這場貨真價實的戰爭也足以提供與美韓對抗的根本經驗教訓。由於地理條件不利,戰爭初期長驅直入,側翼暴露後被腰斬,是朝軍的基本教訓。

  戰爭後期在中國全力幫助下穩定了戰線,但一來取守勢並不能解決統一問題,二來中國撤走後,朝鮮空軍的發展多年來並不輕鬆,加上近幾十年美軍作戰理論和武器裝備的大幅度革新,以三八線加東西海岸三面防禦的姿態,仍然不可能解決美韓軍利用空中優勢,發起立體攻擊的防守問題。

  因而,朝鮮的軍事思想,便走上了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千方百計尋找非對稱手段,向對方最薄弱的環節全力進攻,換取戰略上的威懾力,從而阻止對方的戰爭冒險。

  朝鮮的國力不足以支持消耗戰 

  朝鮮軍事態勢的另一個決定因素是,以自身的經濟實力,朝鮮不管如何將資源向軍事傾斜,仍不可能支撐一場真正全面而持久的進攻。因為朝鮮的經濟困難在軍事上體現不多,但軍隊仍然離不開生活物資,沒有這方面的保障,任何戰爭都“難為無米之炊”。

  最後一個因素是朝鮮外交的軍事化。不僅是出於強烈的不安全感,朝鮮還將軍事活動作為外交上引起重視和謀取利益的一張重要的牌,雖然每一次的理由都是美韓不斷舉行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發展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只是最典型的表現,其它的如延坪島炮擊也是以軍事推動外交的創造性發揮。有趣的是,真正大規模的實戰演練,在朝鮮卻直到最近才有公開的報道。

  綜合這三個基本因素,就能對朝鮮奇特的進攻性軍事力量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