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2年是推進要素價格改革的重要時間窗口

http://www.CRNTT.com   2011-12-29 08:35:15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近期,歐盟峰會將財政聯盟的具體實施向前推進了重要一步,包括對各國結構性赤字規模的約束,同時強化了援助財力,部分緩解了市場的擔心。但歐元區前景依然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預計歐洲金融市場面臨著與2011年類似的動蕩的情形。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文章分析,比較來看,美國雖然依舊面臨房地產回落、財政繼續緊縮的局面,但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開始集聚,2012年經濟增長應該會繼續有所上升。一是汽車銷售量明顯上升,表明美國消費者的信心在恢復。二是美國的公司盈利連續上升。從危機的低點算起,美國的公司盈利的平均年化增長率達到30%。三是美國的州和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明顯恢復,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違約的可能性大為降低。但即便如此,不少人依然認為美國的復甦只是階段性的,2013年很可能美國經濟重新走入疲弱,主要是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欠缺。

  在外圍環境繼續低迷的情況下,2012年中國經濟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從當前情況看,對於經濟下行的態勢不必過於恐慌,政策暫時沒有大幅度調整的必要。第一個判斷是,中國經濟正處於由上一個穩態(大約10%的經濟增速)到下一個穩態(大約8%的增速)過渡的過程中,其間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必定會出現一些產業的興衰、企業的破產,這是非常正常的。第二個判斷是,由於人口結構的變化和經濟總量的擴大,與1998年、2008年不同的是,中國當前就業的總量矛盾並沒有過於突出,反而是在一些低端勞動力市場依然存在招工難、工人隊伍不穩定的情況。如果就業水平合理的話,有些產業的淘汰和整合本來就應該發生,而不應該去保護,從當前情況看,產能過剩行業以資本密集型居多,產能的調整不一定必然造成同等比例失業的增加。政策的著眼點應該是民生和就業,當前看並不存在大幅調整的必要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