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溫儒敏:中國大學的五種“重病”

http://www.CRNTT.com   2012-01-10 11:28:12  


溫儒敏(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訊/近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高校五種“重病”——一病市場化、二病項目化生存、三病平面化(大學合併)、四病官場化、五病多動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搞什麼“戰略”)。《羊城晚報》近日登載文章“中國大學的五種‘重病’”,全文如下:

  這十多年來,高等教育規模擴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學教育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上大學,這是巨大的成就。但是,從多數大學目前的情況看,前進中也出現新的問題,甚至是“重病”,我把它概括為“五病”:

  “一病”:市場化

  病例:北大校園到處都是廣告,誰有錢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講台

  病因:教育投入仍然嚴重不足,教育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均

  病症:大學不斷擴招,靠獲取學費來維持運行;辦各種班“創收”

  病害:賺了一些錢,風氣壞了,人心野了

  這種趨向日益嚴重,對大學教育產生致命的傷害。原因是教育投入仍然嚴重不足,教育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均。國家投入不夠,學校要自己去賺錢,不少大學只好不斷擴招,靠獲取學費來維持運行。還有就是“創收”,辦各種班,賺了一些錢,可是風氣壞了,人心野了,老師哪有心思教學?現在學校的商業氣氛越來越濃,越來越世俗、庸俗。

  進北大校園看看,太熱鬧了,到處都是廣告橫幅,什麼班都可以進來辦,而且很多都是老板班、賺錢班。結果弄得大學生剛進來就心急火燎,急於找各種賺錢門道。

  中國有這麼多好的年輕人,為什麼培養不了?現在名教授都不教本科。為什麼?全部為自己的利益去了,所以大學生的程度比以前明顯降低。有些教授可能就是為錢上課,造成校內貧富不均,兩極嚴重分化,學校成了市場,人心搞得很勢利,既不利於校風建設,也不利於學科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