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春晚小品《荊柯刺秦》深刻得令人發指?

http://www.CRNTT.com   2012-01-25 10:39:41  


央視春晚小品《荊柯刺秦》截圖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訊/湖南紅網昨天登載評論員喬志峰的文章“春晚小品《荊柯刺秦》深刻得令人發指”,內容如下:

  春晚歌手集體走音、多個節目被曝“似曾相識”甚至涉嫌抄襲……不出意料,2012央視春晚剛一落幕,各種質疑聲便不絕於耳。

  不過,如果因此便認為今年的春晚沒有亮點,你就錯了。作為一台“意義非凡”的晚會,春晚受到諸多制約,有“刀尖上跳舞”的難處。但幾乎每屆春晚都有傑出之士憑借聰明才智過關斬將,將極具內涵的節目順利送上舞台。去年是魔術《年年有魚》,今年則是黃宏等人表演的小品《荊柯刺秦》。去年在下已經寫了《春晚魔術<年年有魚>深刻得令人發指》,今年不妨再寫一篇《春晚小品<荊柯刺秦>深刻得令人發指》作為姊妹篇,跟各位朋友一起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先說小品中一些角色的象徵意義。一、黃宏,送盒飯的,象徵勞動人民。他為整個劇組送飯,是邵峰的“親爹”,寓意“勞動人民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二、劇組,具體代指哪個群體不好明說。這個群體受衣食父母的供養,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演戲,他們是表演藝術家。他們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隨便賞賜幾個小錢(一盒飯12塊),就這還要擺臉子,嫌“父母”送來的飯“有一股大衣味”。並且,如果沒有關係,普通人還得不到為劇組供奉盒飯的機會和光榮呢。

  三、導演。用小品裡的一句台詞來說,“劇組裡導演就是爹”,他指引和掌控著整部戲的方向,他決定著劇組的資源分配和每個人的前途命運;四,邵峰,他客串的“太監”代指社會上某些有一點文化、有一點小聰明的“幫閑”。他們奴顔婢膝惟導演的馬首是瞻,為維護導演的權威和劇組的既定秩序,不惜充當太監和馬前卒。為了生存和利益,這些太監經常忘了親爹是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