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民意無法遏制梁林故居的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12-01-30 11:57:56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成一片廢墟。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訊/據此間媒體報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3號四合院(現為24號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記者在實地探訪後發現情況屬實。然早在2009年,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就因得到職能部門干預而被叫停,為何時至今日還是實施了拆除?對此,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表示,事前“並不知曉”;涉事單位華潤集團富恒房地產開發公司卻在未經報批的情況下,以“緊急搶險,將危房落架擬修復”的理由將該故居拆除,並在回應媒體時拋出“維修性拆除”這樣的牽強之詞。對此輿論反應強烈,有評論表示,從現在的境況來看,公眾沒法不感到悲哀。雖然《文物法》明確規定,文物建築即便要遷移和拆除,也必須在征得公布政府和上一級文物部門的批准後才能進行,而梁林故居是在未曾報批的情況下借著春節悄悄拆了,但不僅沒見文保部門採取法律行動,甚至連文保部門的憤怒都沒見到,相反,開發商擅自拆毀文物建築,被文保部門解釋成“為了緊急搶險”的“維修性拆除”,這不得不引人猜想:拆毀梁林故居雖未曾報批,但誰敢保證沒在茅台酒和過年費中得到默許?

事後民意無法遏制文物保護的悲劇

  2012年01月30日07:09南方網社論

  大年初八,春節的氣息依舊濃厚。不過,就在三天前的大年初五,位於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梁林故居”已被違規拆除,實施拆除工作的建設單位為華潤集團北京公司。而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此前的2009年,梁林故居就曾因為商業因素險些遭到拆除,蓋因被媒體曝光之後引起輿論嘩然,相關政府部門才將梁林故居列為文物普查登記項目,表示在居民騰退完畢後,這個院子將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修繕。

  然而,時至近日,涉事單位華潤集團富恒房地產開發公司卻在未經報批的情況下,以“緊急搶險,將危房落架擬修復”的理由將該故居拆除,並在回應媒體時拋出了“維修性拆除”這樣的牽強之詞。殊不知,文物建築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盡數拆除,本身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遭到大幅貶損。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昨日下午北京市東城區相關部門專門召開的查處會議上,華潤北京方面甚至還表示對是否屬“違規拆除”保留意見。涉事單位的剽悍,由此可見一斑。 

  梁林故居本身的文物價值已不用贅言,而與不少文化保護的悲劇相比,梁林故居的違規拆除可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進行考察。1949年之後,文物保護的悲劇首先是遭受政治運動的挑戰,尤其在“文革”期間,大量文物古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其情其境至今令所有關心文物保護的人士扼腕。而在1978年啟動市場化改革之後,破壞文物的主要力量開始從政治運動轉向商業利益,在巨額利潤的刺激下,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被不可阻擋地遺棄了。 

  目前,一個普遍存在的文物保護困境是,歷史文物作為社會的共同遺產,在是否決定要保護時,卻喪失了議事過程該有的公共性。強大的商業力量往往可以征服弱小的文物保護單位,因為在幾乎每一座中國城市的行政首長看來,經濟發展至上的合法性也足以遮蔽文物保護不力的失責。甚至,不能排除目前在缺乏民眾監督的情況下,物質利益的刺激也可以輕易掃除監管部門人員與相關專家的職業操守,使決定文物保護的幾方力量共同為經濟利益而妥協。 

  俯瞰這一時代的中國,越來越多的歷史文物古跡正在基於商業利益的拆遷過程中消失,與此同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各地又如潮水般湧現一些徒有虛名,僅為旅遊觀光設計的“假古跡”。這是因為,在各地政府看來,保護文物是為了旅遊,為了經濟,拆除文物也同樣是為了經濟、為了發展。兩個極端,方向不同,卻無一不彰顯今天中國社會勢利的現實本質。

  所以,我們固然要斥責商業力量的肆虐,卻也必須看清監管部門在事件中的失責。和過往的文物保護範例相同,梁林故居的保護措施往往在悲劇發生之後,才因為民意湧起而得到重視。這一模式的最大缺陷在於,民意的興起需要借助文物破壞本身來實現,而文物作為不可複制之物,民意即使湧起,有關部門即便及時介入,也無法彌補文物歷史價值的損失。再者,即使能夠勉強亡羊補牢,但缺乏一個制度性的保障框架,因此就會出現像梁林故居這樣2009年得到保護,卻在幾年之後又遭到拆除的悲劇。因此,就眼下中國文物保護的現實而言,這一方面的公共政策是失敗的。 

  要扭轉文物保護不力的局面,前提在於在制度層面釋放民間力量,讓民間樂於保護、有能力保護的人能夠便捷地進入文物保護的事宜。特別要指出的是,當一座文物面臨商業利益甚或公共利益的挑戰時,民間社會的聲音必須有一席之地,以改變目前的主要由商業和政府參與決策的文物保護模式。也就是說,民意需要在文物破壞前得到重視,而不是在破壞之後才介入議程。

  回顧過去的數十年,中國不計其數的文物古跡遭受了難以估量的毀壞,梁林故居的違規拆除只不過是在上述累累名單中增添的不起眼的一個。但面對未來,我們這一代人不要再忽視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民間的力量必須更大程度地進入文物保護的進程,中華文明的文脈不能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