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游移的俄羅斯“利比亞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2-02-17 11:12:47  


2月7日叙利亞總統阿薩德在大馬士革歡迎俄外長拉夫羅夫(右)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訊/“在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亞的大規模武裝行動開始之前,俄羅斯都曾經試圖扮演過類似中間調停人的角色,但是由於俄羅斯自己的立場經常游移不定,在外交斡旋之外又缺少其他的力量支持,也不可能對衝突中的一方提供實質的保護,所以此前的類似努力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這一次恐怕也不會例外。”學者張昕今天撰文“游移的俄羅斯‘利比亞底線’”如是說,詳論如下:
   
  俄羅斯在2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針對叙利亞問題的決議上投了反對票,這個選擇背後有怎樣的利益考慮以及反對票可能產生怎樣的後果,俄羅斯國內對此的解釋和猜測也多有不同。不過在俄羅斯最高領導人和外交部代表的官方聲音之外,俄國內媒體、學界和政界人士的諸多評論中還是提供了幾點基本的共識。

  首先,具體的物質利益在俄羅斯政府的否決票決策中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的確,俄羅斯在叙利亞有現實的軍事和經濟利益,但是叙利亞並不是任何意義上俄羅斯的正式盟友;俄羅斯目前在叙利亞塔爾圖斯設立的只是一個海軍的補給站,遠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港;俄羅斯與叙利亞的軍火交易雖然達到不小的規模,但是按照過去十年來的總交易量算,叙利亞只是俄羅斯軍火的第七大進口國,其中相當部分還依賴於俄羅斯政府的信貸支持。這些直接的軍事和商業利益本身至少還不足以構成投反對票的主要理由。

  其次,俄羅斯當權者恐懼中東地區的社會動蕩波及自身這樣的解釋也很牽強。

  俄羅斯畢竟不是利比亞或是叙利亞。所謂的“阿拉伯之春”開始之後被不少政治人士賦予了重要的示範效應,不斷有人試圖尋找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震蕩被複制到其他地區的可能性(尤其是包括中亞在內的前蘇聯空間),但是近期前蘇聯空間受到阿拉伯世界滾雪球效應的影響而出現大規模政局變化的可能性越來越弱,俄羅斯政府出於擔心外部力量通過安理會決議來干預自己或者自己勢力範圍內國家內政的考慮,對這次反對票選擇的作用也不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