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天價漢代玉椅背後的產業鏈

http://www.CRNTT.com   2012-02-27 12:34:17  


 
鏈接:江蘇邳州商人承認天價2.2億元“漢代玉凳”由其組裝

  2012年02月26日 10:05中國網 

  去年被拍出2.2億元天價的“漢代玉凳”,近來成了輿論熱點,先是收藏界圍繞玉凳真假產生激烈爭論,之後有網友曝出玉凳出自江蘇邳州。快報記者為此近日前往邳州調查。正當記者採訪完畢寫稿之際,中新網發出相關報道,稱“漢代玉凳”確是出自邳州一趙姓老板之手,而另一媒體跟進採訪時,該老板對此矢口否認。

  快報記者在邳州採訪時,曾三次致電此人,他的說法多有反覆。昨天下午,當記者第5次致電他時,他表示所謂的“漢代玉凳”是經他手由明代材料組裝所成。記者採訪時發現,邳州高仿玉器技術成熟。業內人士稱,仿古玉器行業在邳州“暗流湧動”,“漢代玉凳”之所以能夠亂真,是一些職業“跑老件”的人、鑒定專家、拍賣公司聯手推波助瀾所致,而且已形成了穩定的利益鏈條。

“漢代玉凳”出自邳州運河鎮向陽村?

  “漢代玉凳”到底是“國寶”還是“贋品”的爭論在沉寂一段時間後,再次發酵並持續升溫,導火線是江蘇邳州當地“拉呱論壇”的一則網帖。該帖是2月22日發出的,詳細列明了所謂漢代黃玉梳妝台及玉凳在邳州生產製作過程,甚至也列出了最初造此玉凳的玉器商名稱。該帖子描述說,“一個叫趙某某的人從2010年開始,歷時3個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當時成本為50多萬元。”

  記者聯繫到發帖人王剛(化名),他告訴記者,“好幾位朋友都在邳州從事玉器生意,帖子發布的內容是從朋友處得知的。“

  2月23日上午,在位於邳州城區的李口古玩玉器市場內,業戶們剛剛開始開門營業。所謂的市場,其實都是普通的民房。一條狹窄細長的街道兩邊,多為兩層的小樓。一樓是門面,樓上住家。幾乎每家的店面內,都有至少一台甚至多台打磨機,工人們正忙著將玉器進行打磨拋光。

  在一家店鋪內,店老板正在精心擦拭一套仿漢代玉車馬。問及“車馬”的價格時,老板稱6塊錢。懂行者介紹,“6塊實際上是6萬元。”在另一家店鋪,店內擺放著老舊的編鐘等物件,編鐘銹跡斑斑。“是老件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店老板爽快地稱,“這些東西就是家裡做的,是仿制的編鐘,不是老件。”記者以買仿古玉器送人為由,與多家店鋪的經營者進行交流。談及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漢代玉凳”拍出天價一事時,聽者大都一臉的平靜。

  “少見多怪,那東西就是邳州人造的,是贋品。”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有點鄙夷地對記者說,“邳州仿漢代玉器全國知名,要達到以假亂真,在技術和工藝水平上根本不存在什麼障礙。”

  在邳州有一個寶玉石行業協會,該協會會長汪如棉是上世紀70年代邳州玉雕廠的廠長,在邳州玉器行業浸淫40多年。在位於邳州城北的官湖鎮邳州寶石玉器城內,記者找到了汪如棉。而汪如棉主動提及,那件漢代玉凳是邳州一個年輕人造出來的。“在2010年製作的過程中,我還先後多次被請去指導,主要在造型和圖案設計方面提一些建議。”關於製造者的姓名,汪如棉一直沒有透露。不過他稱,造“漢代玉凳”的人就在邳州運河鎮向陽村。

  邳州人李明(化名)從事玉器生意20多年。李明對記者稱,那套漢代玉凳確實來自運河鎮向陽村,是老虎玉器店的老板趙軍(化名)製作的。“2010年他搞這件作品時,我去看過。這東西組裝的時候是用AB膠粘合到一起的。”

  李明說東西完工後,被邳州幾個跑老件的人拿下,帶到了河北石家莊古玩交易市場,先後去了兩次才出手,價格260多萬元。李明稱,“趙軍本人並沒有賺到什麼錢。”

  “這次事件後,在邳州確實形成了一股跟風熱,不少人出手加工製作仿古玉凳、仿古玉龍椅等。老虎玉器後來又做了一件仿古玉椅。”李明對記者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